獸醫專注在眼前的工作,手術台上的虎斑小貓沒一會工夫,就做完了絕育手術。結紮好的貓咪,會在耳朵剪一小塊做記號,公左母右,等到確定身體狀況沒問題,才會野放,這是來馬祖第六次做TNR的Joanne每次的任務。
馬祖駐紮計畫發起人Joanne表示,「發現馬祖流浪貓這麼多,那我做了一些小小的搜尋在網路上,也發現馬祖的生態跟物種也很多,為了要保護那些其他的物種,我覺得馬祖的街貓、流浪貓一定要做結紮。」
馬祖四鄉五島沒有任何一間動物醫院,島上的貓狗有問題,全靠他,連江縣產業發展處漁牧科長賴文啟,兼著做獸醫一個人處理。他指出,「這邊管理的就是連江縣動物的部分,所以說有時候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海上游的,也是歸我這邊管,一個人確實有困難,所以需要這些愛心團體來幫忙。」
2016年來自台灣不同團隊的助紮計畫,終於讓馬祖貓狗成長速度緩和下來。助紮就是TNR、T是Trap捕捉、Neuter結紮加上Return原地放養,這是目前讓流浪動物能夠有效減少的方法之一。這次飛來馬祖連幾天都遇到大雨,誘捕貓咪的任務變得更加困難。
過程辛苦不打緊,遇到居民反彈,認為把貓關起來或安樂死,都比TNR好,才是讓志工最心碎的時候。Joaane願意堅持下去,是因為第一次執行TNR的仁愛村效果不錯。她說,「我每一次去幾乎都沒有看到新貓,仁愛村的居民也跟我反映說,流浪貓的數量越來越少,打架或是糞便排泄的部分都改善很多,居民可以開始漸漸地接受,有流浪貓在他們居住環境裡面這件事。」
馬祖居民也認為,「你能結紮那最好,不然就在自己家裡養就好,野貓就是這樣啊,你不把他結紮,越來越多,那以後更難處理。」
一溜煙消失的大橘貓,回到他原本的家,慢慢被當地人認可之後,Joanne更進一步連結起當地志工,一起來協助做TNR。
馬祖當地志工陳小姐表示,「至少可以控制數量,再來疾病部分的話,我們可以透過獸醫師,因為他們很專業,我們才可以知道說,這裡到底有沒有貓愛滋,或者其他有什麼問題。」
以絕育代替撲殺,給流浪動物一條生路,TNR慢慢在馬祖紮根,讓當地街貓不再有「蛋蛋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