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延宕、回收無方 監院糾正環保署

針對塑膠垃圾汙染嚴重、限塑政策成效有限,監委張武修針對環保署延宕限塑時程、未健全回收機制提出糾正案,環保署表示會繼續努力,不過澄清,推動兩次限塑政策有減少商店塑膠袋用量,但工業用以及網購用袋膜確實讓塑膠用量成長。

秀出一張張前往彰化與宜蘭漁港視察的照片,監察委員張武修指出海洋垃圾汙染嚴重,除了漁網漁具難以清除,他認為環保署推出兩次限塑政策還是無法解決塑膠廢棄物氾濫問題,尤其塑膠袋尚未公告為應回收項目,種種顯示限塑政策、執行不力。

監察委員張武修指出,「你覺得塑膠袋一塊錢,你不願意隨便拿,可是還是很多拿,拿了之後沒有回收機制,所以這個費用的機制不夠強。如果你給他收十塊錢,我相信大家就不會隨便拿。」

張武修表示,原本有店面的餐飲業禁止提供免費塑膠袋,但後來在95年放寬,此舉延宕了塑膠袋禁用時程,提出糾正環保署。但環保署解釋兩波限塑有達到減塑目的,塑膠袋減少共45億個,但近來則發現工業用以及網購用的袋膜使用增加。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回應,「有些微幅增加或者是沒有減少情況,那是因為是整個我們經濟的發展還有民眾消費習慣,或者說網購的增加,我們的塑膠袋膜使用量有增加的情形。」

另外不少縣市清潔隊收回資源回收物後沒有自行再處理,統包給回收業者,監委指出造成低價沒人要的回收物難以處理,環保署表示,會檢討並要求縣市政府修正改善。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