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和平彙整臺灣近五年有關海鮮中微塑膠的文獻數據,再比對民眾每年各項食物攝食量,估算出臺灣人平均食用貝類、頭足類及魚類,每年可能吃進16325個微塑膠,相當1.05公克,如同吃下一根塑膠吸管。 海鮮向來是國人的重要飲食, 綠色和平從衛福部2019年統計經常食用貝類、頭足類和魚類的民眾,年平均攝取量59.92公斤,以及近五年有關海鮮中微塑膠含量的文獻,推算出台灣人每年從海鮮中可能吃進的微塑膠平均含
台灣的限塑政策從2002年開始推動,環保署公布2030年完全禁用一次性塑膠用品的時程表。不過在世界各地的減塑中,歐盟決議2021年、印度預計2022年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我們減塑開始得早,但禁塑時程設定得卻比較晚,到底為什麼呢?來看我們的深入報導。 佔了地球面積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是生命源頭,但面對人為破壞,大海逐漸變成垃圾場。 環保署廢管處副處長劉瑞祥表示,「我們一年八百多個,每個人平均八百多個,所
環保署公布了國人環境素養的調查結果,在觀念題方面,對於少用塑膠袋的部分,受訪民眾大多在80分以上,這也顯示有意減少使用塑膠袋和塑膠吸管;但在行為調查方面,被問到是否有自備餐具?有上班族只獲得55.1分,呈現知行不一的落差。 減塑觀念似乎深入人心,環保署委託學者進行「環境素養調查」,對於少用塑膠袋與吸管,從學生組、教師組到民眾組,得分皆在80分以上。有工作的民眾,得分最高來到92.5分。不過在行為落
越南是海洋塑膠汙染嚴重的國家,一位越南企業家用蒲草做吸管,不但可以一直使用,還能生物分解。 在湄公河三角洲、胡志明市以西約50公里的河邊,今年32歲的陳明先在草叢中採擷野生蒲草,這種蒲草的莖部中空,相當適合當吸管。 蒲草吸管製作員工說:「我從電視看到鯨魚吃掉塑膠吸管跟尼龍袋然後死掉,從那時候開始,我就在做這個事業。」 這種植物吸管製作過程很簡單,將蒲草採收之後清洗乾淨,裁切成20公分,內部用毛刷清
越南是世界第四大海洋塑膠汙染國,有一位越南企業家,以湄公河當地的蒲草,製作草欶管,毋但會當重複使用,也會當自然分解,是友善環境的好物件。 在湄公河三角洲、胡志明市以西約50公里的河邊,今年32歲的陳明先,在草叢中,採擷野生蒲草,這種蒲草的莖部中空,相當適合當吸管。 ==蒲草吸管製作 員工== 我從電視看到鯨魚吃掉塑膠吸管 跟尼龍袋 然後死掉 從那時候開始 我就在做這個事業 這種植物吸管製作過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