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高齡車禍佔四成 失智協會推輔助手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灣的失智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而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案件,有四成發生在65歲以上,其中不乏失智症患者造成的意外。有醫師建議,交通部應針對短時間內、頻繁發生交通事故,且年過50歲的駕駛人建立警示系統。

手打方向盤,這個看似簡單的動作,對罹患失智症的長者來說卻是一大考驗,也造成許多道路風險。根據衛福部統計,106年機動車交通事故死亡案件中,有四成發生在65歲以上,其中不乏有失智症患者所造成的交通意外,包括操作失當、衝撞民眾等事故。台澳在8號舉辦交流會,並分享如何輔助失智者不要再駕駛的技巧。

澳洲臥龍崗大學教授 維多利亞.崔諾說:「我們做這些研究在於,澳洲新南威斯省交通部認為失智患者造成許多交通意外,但我們不知他們已失智。」

崔諾教授表示,他們與澳洲交通部合作,醫師透過輔導手冊可以讓患者釐清是否有失智問題,並且經過建議,讓患者不要駕駛,效果不錯。台灣失智症協會表示,依現行法規,輕度失智患者仍可駕駛。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當然最後失智者在整個病程當中,最後還是要放棄駕駛,可是就希望過程是比較對失智者本人是尊重。」

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 楊詠仁提醒,「周圍的人可以去觀察駕駛、用路人的駕駛行為是不是有明顯的改變,比如說錯誤的駕駛或是收到罰單比率變高,比如車子或摩托車他可能有一些無法解釋的傷害(擦撞)。」

醫師也指出,國內失智症患者有年輕化趨勢,若發現周遭親友疑似有失智症狀,建議儘速轉介失智共照中心協助,交通部也應針對短時間內頻繁發生交通事故,且年過50歲的駕駛人建立警示系統,才能防患於未然。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