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醫療糾紛不斷 平均每天一位醫師被告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近年來國內醫療糾紛訴訟案件很多,每年至少四百多件,平均每天有一位醫師被提告,也常造成醫病關係兩敗俱傷。有醫師發表解析台灣醫療糾紛的專書,認為醫師及院方應從傾聽病患家屬做起,用關懷取代官司 1996年、一名婦人到醫院開刀,卻因麻醉疏失,婦人後來變成植物人,臥床15年後過世,家屬一狀告上法院,最高法院判決醫院必須賠償14年來的醫療看護等費用,總金額高達4545萬元,創下司法醫療糾紛判賠最高紀錄。 ==台大麻醉科醫師 王明鉅== 我怕被你告 我怕被你告 然後要賠這麼多錢 我就各式各樣的 防禦性醫療的做法 明明可以跟你講真話 你就是開刀就對了 聽我的沒錯 可是他怕講錯了 這個跟你建議開刀 萬一出了問題了 那就說 都是你叫我開刀的 那就完蛋了 近年來台灣醫療糾紛層出不窮,例如民國100年到104年,衛福部及地方衛生局受理醫療糾紛訴訟案件,每年都超過477件,平均每天有一位醫師被提告,醫療糾紛每3年增加1倍,尤其西醫遇到醫療糾紛機率、高達四成四。 不過有醫師認為,改善醫病關係要從傾聽病人家屬做起,用關懷取代官司,讓對立變成溝通,才能化解緊張的醫病關係。 ==北市衛生局醫糾爭議關懷小組講師 陳永綺== 用關懷的心情去了解 彼此之間他的需求是什麼 這個事件案件發生的時候 我們希望能夠屏除過去的 這種陰霾 能夠往前走 所以是往正向的方向走 專家強調,醫療糾紛訴訟經常曠日廢時,而且對醫師及病人都是兩敗俱傷,如果各醫療院能夠建立一套醫療糾紛預防及處理機制,就可重建醫病之間信任關係,也可大幅降低醫療訴訟機率。 記者 賴淑敏 蔣龍祥 台北報導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