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害防救法
-
民團籲雇主颱風期間守法 撤離漁工至陸上庇護場所
|生活鳳凰颱風來襲,漁業署提醒漁民做好防範準備。人權團體今(11)日也特別呼籲政府及業者,依據《災害防救法》和颱風期間的船員避風處理原則,撤離漁工至陸上庇護場所,應立即採取預防措施,不可以要求漁工住在漁船上為雇主看顧漁船。
-
颱風來襲墾丁海域封閉 南灣2遊客仍冒險衝浪
|文教科技氣象署昨(10)日傍晚發布鳳凰颱風海上颱風警報,海域活動依法一律禁止,但屏東墾丁今早仍有遊客到南灣冒險衝浪;台南昨日傍晚也有漁船違反禁制令執意出海,遭海巡攔截,成為鳳凰颱風期間首例違反禁制令案件,這些違規行為都將依《災防法》等法裁處。不只南部戒備,澎湖白沙鄉離島在颱風來襲前傳出海底輸水管破裂,為避免颱風斷航,自來水公司也接連幾天緊急出動加水船搶運民生用水。
-
颱風鳳凰海警發布 東半部、大台北山區嚴防豪雨
|生活氣象署今(10)日傍晚發布鳳凰颱風海上警報,提醒東沙島海面、巴士海峽及台灣海峽南部船隻需嚴防戒備。今晚至明(11)日,東半部、大台北山區需嚴防豪雨以上降雨;恆春半島、西南沿岸與澎湖等地區也將出現6米以上浪高。澎湖縣與花蓮縣則率先宣布,明日停止上班上課一天。
-
看見避難弱勢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警示【獨立特派員】
|環境馬太鞍溪堰塞湖9月23日14點50分左右溢流導致潰壩。這是一場預知的災難,卻還是造成19人死亡、5人失蹤。《獨立特派員》記者走訪光復鄉與鳳林鎮後發現,在每個防災環節都有「避難弱勢」。個人層面包括移工、獨居、不懂國語的原住民長輩,再加上從八月開始就不斷通知狼要來的細胞簡訊,在在降低民眾警覺。制度層面,從中央到地方的防災避難流程疏於實戰演練,連避難疏散地圖都不清不楚。這些都是促成悲劇的主因。
-
花蓮光復災區啟動防颱撤離計畫 撤離方式、不配合罰則一次看
|地方氣象署預估準颱風「風神」可能生成,且移動路徑有機會影響花蓮,中央緊急應變協調所已制訂光復災區防颱撤離計畫,並於今(16)日公布相關細節,初步規劃分兩階段撤離逾1300名居民,撤離方式則會採垂直避難、疏散撤離與收容安置等3種並行。本次防颱撤離詳細方案為何?民眾撤離時要準備哪些物資?不配合撤離會有哪些罰則?
-
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我們的島】
|地方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我們的島】
|環境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
馬太鞍溪臨時駁岸3百外人施工 拚中秋前完成
|台語新聞崩山潭造成災情了後,水利署昨昏 (9/29) 共馬太鞍溪的水改向,避免溪水閣流入去市區。另外,這改馬太鞍溪的駁岸,有一段欲到3公里長的破口,水利署也當咧派人加強修補,希望中秋進前會當完成。(新聞標題、導言為台語文)
-
馬太鞍溪水成功改道 避免再流入市區
|地方花蓮光復鄉馬太鞍溪堰塞湖釀災後,水利署昨(29)日成功將馬太鞍溪的水流改道,避免溪水再流入市區,提升災後重建效率。由於這次馬太鞍溪堤防出現2860公尺的大範圍破口,水利署加派人力機具,正在打造有3層防線、3公尺高的臨時土堤,要力拚在中秋節前完成。中央也公布,如果24小時累計雨量達100毫米 ,就會啟動堰塞湖警報發布程序。
-
高雄市區颳10級風 2起路樹倒塌釀3傷
|地方13日中午過後,楊柳颱風暴風圈接觸到南部,風雨明顯增強,高雄市區一度出現10級陣風,2小時內2起路樹倒塌釀3人輕傷。山區也有荖濃溪暴漲淹沒路面、阻斷通行。屏東則出現驚人雨量,滿州鄉港口路滾滾泥流蔓延,東港則有釣客颱風警報禁令,闖入最高將罰25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