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香鯨
-
-
故宮百年2典藏入列重要古物 下半年赴捷克展翠玉白菜
|文教科技台北故宮今(2025)年舉辦百年院慶系列活動,下半年還會到捷克進行翠玉白菜等文物的展覽。而文化部也公布故宮典藏的「乾隆臺灣地圖」、「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兩個文物,指定為重要古物,都會在百年院慶特展中展出。
-
揭深海鯨魚誤食塑膠垃圾關鍵 美研究:回聲強度與獵物相似
|環境生活在深海的鯨魚主要是靠回聲定位尋找食物,然而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現,鯨魚發出的聲波頻率撞上海中的塑膠垃圾時,回聲強度和鯨魚平常愛吃的獵物非常相似,可能會導致鯨魚因此誤食垃圾。另一支葡萄牙研究團隊亦有類似發現,並建議可改變塑膠組成成分,以防止鯨魚在聲學上誤判的風險。
-
南迴藝術季以光和環保為主題 已設5展品盼吸引人氣
|地方暑假旅遊旺季正式結束,為了持續吸引遊客到台東旅遊,台東縣政府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和團隊,在南迴公路沿線創作5件戶外藝術品,已經完工,要讓遊客邊走邊欣賞、吸引人氣。今(2024)年的南迴藝術季,以光和環境保護為主題,提供遊客欣賞南迴地景藝術作品,白天和黑夜的不同風貌。
-
9頭抹香鯨花蓮集體現蹤 可能因賞鯨船航班減、干擾少
|環境花蓮海域這2日陸續出現大型抹香鯨,數量高達9頭,讓專門研究海洋生物的學者相當好奇,目前正在調查是否是受到震後觀光客銳減,賞鯨船航班減少的因素,鯨豚才會大量出現。
-
抹香鯨叫聲如「摩斯密碼」 科學家發現固定模式曲調
|全球科學家發現,不同種類的鯨魚溝通的聲音模式也不同,像是抹香鯨會發出像摩斯密碼一樣滴滴答答的叫聲,聽起來有某種固定模式,跟英語字母系統某些方面也有些相似。科學家正在比對抹香鯨聲音和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希望進一步了解牠們在說些什麼。
-
抹香鯨提前3個月現身花蓮外海 業者與科學單位攜手找解答
|地方大型鯨豚抹香鯨一般都是6月才會出現,但賞鯨業者最近在花蓮清水斷崖海域卻發現17公尺的大型抹香鯨出沒。抹香鯨提前現身是否代表海洋環境受到影響,值得觀察。
-
多明尼加首創抹香鯨保護區 禁止商業捕魚與大型貨船
|全球瀕臨滅絕的抹香鯨,在多明尼加的海域約有200多頭,牠們的糞便能讓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捕獲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協助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為了保護抹香鯨不受人為干擾,多明尼加宣布,建立世界第一個抹香鯨海洋保護區。
-
宜蘭外澳2侏儒抹香鯨擱淺 1死1傷須人道處理
|環境宜蘭外澳沙灘,17日上午有民眾目擊2隻侏儒抹香鯨擱淺在沙灘上,身上有多處傷痕。較大的抹香鯨已明顯死亡,另一尾則由海巡人員扶正、保濕。但經獸醫評估後,活體受傷過重難以收容恢復,只能人道處置並帶回解剖,釐清擱淺原因。
-
20多頭抹香鯨現蹤花蓮海域 為今年最大群
|地方花蓮海域近日出現大批抹香鯨,初估有20多隻,是(2023)今年發現的最大群。賞鯨業者表示,通常9月以後在花蓮外海已很難發現抹香鯨,研判是颱風影響了海潮使得現在還能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