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
-
仿效TikTok「敲門快跑」惡作劇 美國11歲男童遭擊斃
|全球美國德州休士頓一名11歲男童,因為仿效TikTok的「敲門快跑」惡作劇,在敲了一戶鄰居家門之後遭到射殺,送醫後不治,警方已經拘留開槍的42歲男子。這股惡作劇跟風潮在美國各地延燒,衍生不少社會亂象,有民眾的家門被損毀,有人因不堪其擾而搬家,引發社區安全的爭議。
-
居家安寧療護比例僅8%!在家善終為何那麼難?【獨立特派員】
|社會台灣於2009年將居家安寧照護納入健保給付,然而根據健保署2021年統計,全台接受居家安寧療護的比例只有8%,顯示多數人生命的最後一程,是在醫院與住家的奔波中度過。造成這種狀況的主因,除了居家安寧的醫護人力不足,各級醫院和社區診所的轉銜機制也缺乏系統性,無法提供持續性的照護。近年獨居或老老照顧的狀況增加,如何在人生終途提供完整照顧,實現在地老化、在宅善終的願景,是台灣亟需面對的重要課題。
-
鼓勵失業勞工投入長照 勞動部推最高10萬就業獎勵
|生活除了外籍看護需求增加,勞動部也因應超高齡化社會,積極強化國內照顧服務人力,推出照顧服務就業獎勵措施,最高可以有10萬8000元的獎勵金,希望鼓勵失業勞工投入長照產業。
-
涉濫訴行賄遭判居家軟禁12年 哥國前總統烏力貝堅持上訴
|全球哥倫比亞前總統烏力貝(Alvaro Uribe),因為涉嫌濫用訴訟程序和賄賂公職人員,在當地時間1日,遭到法院判處12年的居家軟禁,並且禁止擔任公職8年,相當於阻斷了烏力貝要競選2026年總統的路,成為哥倫比亞第1位被判刑的前總統。烏力貝堅稱無罪、決定提上訴。
-
收納整理成顯學,整理師與二手市場興起!【獨立特派員】
|生活最近幾年,專業整理師這個行業越來越夯,他們到府協助案主整理生活空間,分門別類、再配置上架。但其實整理得從最基本的斷捨離開始,如果自己不需要的東西捨不得丟,也可以免費提供別人取用,或是捐給社福機構成為二手商品。一起來了解如何循序漸進斷捨離,讓物品有效再利用!
-
奇美病院推動「居家醫療」 到患者厝裡照電光
|照電光一般攏愛去病院做,臺南奇美病院為著推捒居家醫療,開發一台會使隨身紮的電光機。最近有患者定咳嗽兼發燒,怹希望通佇厝內治療,請病院提供佇厝急症照護,醫護人員就會出動,紮新設備替民眾攝影檢查,嘛成做全國頭一个佇厝使用電光的案例。(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臺語文)
-
近百人使用「居家心室輔助器」 取代心臟移植可返家生活
|生活心臟衰竭病人到末期,心臟移植是最有效治療方法,但國內器官捐贈來源不足,不少人因等不到心臟移植就過世。台大醫院今(13)日公布統計,使用「居家型心室輔助器」個案數累計近百人,可以暫時取代心臟功能,不必住院就能返家正常生活,目前患者使用時間最長超過10年,不僅病況穩定,還可到國外旅遊。
-
傳勞動部擬施行移工試辦計畫 民團批恐影響長照2.0
|社福人權傳出勞動部將於9月施行移工試辦計畫,擴大使用對象到所有年滿65歲以上的健康長者,並放寬到短時數或臨時性照顧需求者,且可提供非照顧性質之服務。對此民團認為,形同創造了外籍鐘點居服員、家庭幫傭的新職種,批評貿然施行將衝擊本國基層勞工的就業市場。
-
在宅急症照護試辦7/1上路 哪些病患適用?有什麼服務?
|生活衛福部健保署推動的「在宅急症照護試辦計畫」1日起上路,希望減少在家或照護機構長輩反覆就醫的負擔,在家就可以接受如住院般的照顧與治療。哪些急症的患者可以納入在宅急症照護?跟住院有什麼差別?
-
台中逾50居服員遭欠薪308萬元 勞動合作社改選爭議致無法撥款
|地方台中市有50多位居家照服員,今(1)日到市政府抗議沒領到6月份薪水,共遭到勞動合作社欠薪308萬元,起因於合作社改選爭議,前任與現任理事主席對簿公堂,導致衛生局無法撥款,台中市府強調目前正在協調,至於選舉糾紛要由法院來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