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
-
台中科博館「鯨掘」特展 可近距離觀察鬚鯨化石清修
|文教科技2022年台灣本土學術團隊,在屏東恆春挖掘出一具18公尺的鬚鯨化石,今(2025)年夏天是首度與大眾見面,台中科博館打造了一間化石清修展演室,讓民眾近距離觀察清修化石的過程。
-
人類以鯨骨製作工具 科學家指可追溯至2萬年前
|全球歐洲科學家最新的研究發現,人類早在將近2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已經會利用鯨魚遺骸的骨頭來製作工具,比過去的紀錄足足早了1萬多年。也證明鯨魚與海洋資源,對於古人類的生活有更大的經濟與實用價值,不過也因為海平面上升,許多沿海生活的遺跡都被淹沒了。
-
荷蘭回收組織號召淨河行動 打撈廢棄塑膠再造運河屋
|全球荷蘭慶祝年度的國王節,首都阿姆斯特丹的運河週邊有各式活動,擠滿市民和遊客,無形中製造大量的垃圾。一個回收再創的組織主辦淨河活動,號召志工蒐集運河的塑膠垃圾,準備用來蓋1棟運河屋,為阿姆斯特丹增添環保裝置藝術。
-
恆春南灣2隻大翅鯨現蹤 遭鯨豚群包圍
|環境屏東恆春的南灣海域昨(31)日出現2隻大翅鯨,讓遊客又驚又喜,由於前2天附近海域已陸續有約50多隻鯨豚,2隻大翅鯨也遭鯨豚包圍。學者研究相關影片初判,鯨豚群應該是偽虎鯨,包圍行為推測是想圍捕這2隻疑似落單且體力不支的大翅鯨。
-
智利男划小艇渡海遭座頭鯨吞下 幾秒後又被吐出幸無受傷
|全球最近在智利瘋傳的畫面,就是一對父子划著小艇在麥哲倫海峽附近的水域,突然有座頭鯨從下方冒出來將兒子吞下,幾秒鐘又被吐了出來,宛如現代版的《木偶奇遇記》一般,而這些驚險畫面都被划在後面的父親拍了下來。
-
學測國文作文以52赫茲鯨魚入題 為何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與其他鯨魚有何不同?
|文教科技今(2025)年學測國語文寫作科目,以被稱為世上最孤獨的「52赫茲鯨魚」故事為題,讓考生敘述自身故事。52赫茲鯨魚是何種鯨魚?為何牠被稱為「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牠是怎麼被發現的?真的如世人所形容的孤單嗎?
-
母虎鯨揹夭折幼鯨游千里 因污染及主食短缺面臨瀕危
|全球6年前,美國西北海岸一隻虎鯨媽媽,因為不捨幼鯨夭折,將牠揹著長達17日、游了超過1600公里而感動全世界,如今同樣令人心碎的情景再度上演。這隻虎鯨媽媽最近又被發現,揹著另一頭已經死亡的幼鯨,引發外界對虎鯨瀕危處境的關注。
-
罕見鏟齒中喙鯨擱淺紐西蘭海灘 科學家解剖發現擁有9個胃
|全球2024年7月,紐西蘭南島海灘出現1具5公尺長的雄鯨屍體,科學家鑑定後確認是全球最罕見的鏟齒中喙鯨。從19世紀至今只出現過7隻,而這是科學家頭一次有機會解剖完整的鏟齒中喙鯨屍體。12月初研究團隊首度對外公開報告,包括它擁有9個胃,以及它吃下的生物殘骸,將有助於揭開罕見的鯨類生態奧秘。
-
座頭鯨罕見橫跨三大洋 繞行地球三分之一圈創最長遷徙紀錄
|環境近期科學家發現,一頭座頭鯨在9年期間遷徙橫越太平洋、大西洋與印度洋等3大洋,其路徑不僅罕見地呈現東西向移動,繞行地球至少三分之一圈的距離,也創下有紀錄以來的座頭鯨最長遷徙距離。研究人員推測,這頭鯨魚異常的遷徙行為,可能與氣候變遷改變食物來源分布,以及保育成功後競爭壓力增加有關。
-
揭深海鯨魚誤食塑膠垃圾關鍵 美研究:回聲強度與獵物相似
|環境生活在深海的鯨魚主要是靠回聲定位尋找食物,然而美國杜克大學研究團隊最新發現,鯨魚發出的聲波頻率撞上海中的塑膠垃圾時,回聲強度和鯨魚平常愛吃的獵物非常相似,可能會導致鯨魚因此誤食垃圾。另一支葡萄牙研究團隊亦有類似發現,並建議可改變塑膠組成成分,以防止鯨魚在聲學上誤判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