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
伊拉克戰火及氣候雙重衝擊 烏爾、巴比倫遺跡受威脅
|全球在現今伊拉克境內的兩河流域,被譽為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戰爭的破壞以及氣候變遷引發的乾旱、土壤鹽化和地下水位上升,正在加速南部古城烏爾與巴比倫古文明遺址的侵蝕與崩塌。考古學家與文物專家警告,若不立即採取修復與保護行動,這些承載人類早期文明的寶貴遺跡,可能將永遠消失。
-
瑞士紀錄片《盜賊》秘密攝影 揭中國古物被偷到銷贓過程
|全球在國際藝術品市場,盜墓以及文物走私可說是業界人士心照不宣的秘密。瑞士近期有一部紀錄片《盜賊》,以秘密攝影、偽裝身分的手法,完整呈現古物被偷盜再到銷贓的完整過程。影片拍攝者表示,希望藉此突顯文化遺產面臨的威脅,敦促國際社會加強打擊犯罪。
-
島在現場》仁里遺址考古計畫 揭開北臺灣史前的跨海交流網絡【我們的島】
|地方新北市貢寮區的仁里遺址,距離澳底國小僅五百公尺,鄰近仁和宮媽祖廟。這處遺址最早於1962年由學者盛清沂調查發現,1997年首次試掘,確認屬於十三行文化晚期的聚落遺跡,年代約在距今850至400年間。2025年再度展開考古計畫,希望藉由新一輪發掘,重建北台灣在史前與原史時期的歷史圖像。
-
極端氣候影響全球高溫 義大利推地下洞穴考古兼消暑
|全球極端氣候影響全球,各地出現高溫,各地紛紛推出避暑旅遊行程,義大利有業者推出地底考古遺址的洞穴旅遊,民眾能在自然降溫的環境下參觀洞穴。而波士尼亞則有中海拔山區的度假勝地,在夏季開放避暑,讓遊客可以躲避平地的高溫。
-
考古學家運用最新科技掃描 還原西伯利亞木乃伊身上刺青
|全球很多人會在身上刺青,但你知道人類在幾千年前就會刺青了嗎?考古學家利用近紅外線、3D掃描等最新技術,掃描了一具西伯利亞的女性木乃伊,結果發現她身上有許多動物圖案的刺青,讓研究者非常驚豔。
-
秘魯利馬挖出千年木乃伊與墓穴 推估早於印加文明
|全球秘魯首都利馬在進行管線工程時,工人意外挖到一具木乃伊,後續更發現完整的墓穴,有陶罐和手杖等陪葬品。考古學家推測,可能有1000年以上的歷史,比印加文明還要更早。
-
美芝加哥馬松溪地區藏大量化石 吸引考古愛好者尋寶
|全球芝加哥郊區的馬松溪化石床,擁有豐富且保存完好的化石,歷史可以追溯到3億年前,是研究遠古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窗口,吸引不少考古愛好者前來尋寶,有些人挖了20年樂此不疲。
-
古埃及與蘇美人交流直接證據 遺骸驗出兩大文明人類DNA
|全球古埃及與蘇美文明同為最早出現書寫系統的人類文明,儘管相隔千公里,學者認為兩地曾有密切的移民與文化交流。最新研究從一具古埃及男性遺骸的DNA發現,他的基因同時帶有美索不達米亞與埃及血統,證實當時已有兩大古文明的混血族群存在。
-
芝山岩惠濟宮該不該蓋電梯?支持與反對怎麼說?【我們的島】
|在台北士林有座五十公尺高的小山—芝山岩,從史前人類的遺跡,到清代移民的信仰中心,再到日治時期的現代教育起點,蘊含著北台灣最深的歷史記憶。位在山丘上的惠濟宮,是台北市市定古蹟,多年來,廟方想要從山下搭建一座直通山頂的電梯,引發文化景觀的爭議......
-
丹麥出土維京時期墓葬群 專家推測為10世紀藍牙王家族
|全球丹麥第二大城奧胡斯北方的利斯比耶,近來發現一處10世紀維京時期的異教徒墓葬群,引發考古界高度關注。這個墓葬群裡有多達30個墓穴,而且大多數陪葬品都非常豐厚,因此有可能是10世紀下半葉俗稱「藍牙王」的哈拉爾德王(Harald Bluetooth)他底下的貴族。而這批重要的考古發現,也讓後世得以深入了解維京人與他們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