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紀錄片《盜賊》秘密攝影 揭中國古物被偷到銷贓過程
紀錄片《盜賊》內容:「這裡我們有證據顯示,盜墓不僅僅是古人做的事,而是近期的事情,這個大概是1個月前被挖開的。」
「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變成萬元戶」、「10年不開張,開張吃10年」幾段順口溜簡單道出盜墓這檔事,自古至今之所以從未停止的原因。
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2024年的資料顯示,單是2023年因盜墓、走私文物等罪行,遭起訴的有2089人,較2022年增加了37.4%。
瑞士的考古學者吉諾卡斯帕瑞,在中國大西北的歷史遺址見到盜墓大軍猖獗的景象,興起追蹤這門罪行完整上下游供應鏈的念頭。

考古學兼紀錄片工作者卡斯帕瑞表示,「我們能夠真實呈現這門非法交易一些鮮為人知的面貌,我想那就是我們紀錄片的主要貢獻。一般情況下犯罪學家辦案時,他們都是訪談最底層的偷盜者或是收藏家,但其中的過程,我們說古物從原產地被流出,經由走私者之手,有時透過犯罪集團、透過國際仲介者,那大多都沒有被記錄下來,而那在理解對遺產造成的損失程度會是一個問題。」
他與紀錄片導演崔佛華勒斯合作,以秘密攝影、偽裝身分的手法,在香港知名的古物集散地「荷李活道」,拍攝到賣家私底下如何兜售一尊疑似「國寶級」三星堆黃金面具古文物的過程,以及他們又如何的用衛生紙,偷天換日採集檢驗樣本。

卡斯帕瑞說道,「於是我們去了荷李活道,和幾十位商人聊了聊,明確表示我們的目標是為富有的收藏家收購高價值文物,三星堆面具就是其中一件真正令人側目的東西,因為如果這種文物送到國際拍賣會,那至少要值幾千萬,如果單件文物就能賣到這麼高的價格,這多少能讓你想像到它的市場有多大吧?」
歷史遺址是考古學研究的基礎具有學術研究、文化傳承、歷史見證及經濟觀光等多方面價值,偷盜文物造成的破壞是永久性的。卡斯帕瑞表示,希望藉由這支影片突顯文化遺產面臨的威脅,敦促國際社會加強打擊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