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泄物
-
研究:人類排泄物可加工為生物炭 解決肥料短缺、減碳排
|全球美國近期一項研究指出,人類排泄物加工後可製成「生物炭」,除作為肥料使用外,還可減少環境中的碳排放。研究也提到,排泄物在處理過程中,重量與體積可大幅減少最多90%,且排泄物內含的病原體、多數污染物也可在過程中去除,避免污染農業。
-
牛比人多的日本小鎮 發展太空港航向宇宙【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北海道太空港(HOSPO)從40年前開始建置,基地的所在地大樹町是以畜牧業及漁業為大宗。居民形容,大樹町是牛比人多的小鎮,看似與太空關聯不大,但其實已經有業者跨域合作,將乳牛的排泄物轉化成火箭發射的燃料。大樹町也竭力連結太空產業,從飲料販賣機、飯店、國道休息站等都有「宇宙」的元素。在地企業希望透過太空港這項產業亮點,為小鎮帶來更多人才跟人流,一同享受發展紅利。
-
英研究團推「便便動物園」計畫 盼從排泄物取材培養幹細胞
|全球動物的排泄物用途廣泛,除了堆肥、發電,現在它還可能成為拯救其他瀕危動物的關鍵。英國切斯特動物園的研究團隊正從動物的糞便中尋找活細胞,未來可望進一步培養出幹細胞,開啟保育新模式。
-
600萬虛擬幣糾紛擄4人逼互性侵、吃排泄物 檢方偵結起訴10煞
|社會台中4名男子於去(2024)年11月因一起價值600萬元的虛擬貨幣交易,與楊姓、彭姓犯嫌發生糾紛,當日被人擄走拘禁,除遭毆打、凌虐外,其中2人更被強逼互吃排泄物、性交並被拍下不雅影片。台中地檢署今(7)日依指揮、參與犯罪組織、加重擄人勒贖、強制性交等罪共起訴10人,並接押原本羈押禁見7人中的6人。
-
估全球犬隻數量達10億 澳學者:家養也應留意傷害環境
|環境飼養家犬對環境有影響嗎?澳洲科廷大學研究指出,狗的掠食本能會傷害野生動物,其氣味標記和排泄物會讓其他動物避開特定區域,此外,狗的飼養還對環境造成負擔和污染。學者強調,狗雖然是人類忠實的夥伴,但仍要正視牠們龐大的數量確實已對環境造成負擔。
-
北市出現今年全台首例漢他病毒個案 感染者會出現哪些症狀?傳染途徑為何?
|生活台北市衛生局昨(21)日公告,文山區一名50多歲女性確診漢他病毒,先前有發燒、咳嗽、頭暈等症狀,目前已康復出院,是今(2025)年國內首例漢他病毒案例。漢他病毒是什麼?感染者會出現哪些症狀?主要傳染途徑為何?目前有治療方式嗎?
-
日糞土大師奇特環保行徑引討論 野外排便逾半世紀以滋養土地
|全球日本的免治馬桶在全球引發熱潮,但日本一名74歲的環保奇人卻專挑在野外上廁所,理由是人類上廁所浪費太多水資源和紙張,而排泄物回歸大地有利土壤滋養也相對環保。儘管他是在自己家的土地大號並不違法,但奇特的行徑引發不少討論。
-
大里居民不堪鳥群噪音、排泄物 大規模修剪樹木惹議
|地方台中大里區立德里一處社區,因為周邊樹木茂盛,吸引大批鳥類聚集,但當地居民表示,每到傍晚和清晨,鳥類鳴叫聲不僅吵得不可開交,排泄物更是有衛生疑慮,區公所因此在上個月底(9月)開始將樹木大規模修剪,希望減低鳥類棲息的機會,但卻也引來護樹團體不滿。市府農業局表示,將進行雷射趨鳥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