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權團體
-
公館圓環9/13拆除引發討論 北市府、民代、居民各方說法一次看
|生活北市交通局27日宣布,將於9月13日凌晨動工拆除公館圓環並改為正交路口,公車專用地下道也將填平,改為平面大客車專用道。包含市議員、當地居民、路權團體等今(28)日聯合舉行記者會,抗議北市府忽視民意;北市府則強調,因評估標線改善方案成效有限,才會維持拆除決定。《公視新聞網》為您整理各方意見。
-
名醫周佳正遭公車奪命 北市交通局研擬行穿線退縮
|生活乳癌權威周佳正醫師,日前在台北市過行穿線時被轉彎的公車撞上,送醫不治。今(21)日桃園醫院在院內設立追思場地,湧入大批醫護以及病患前來悼念。另外,台北市交通局也重回事故現場勘查,目前評估將會研擬行穿線退縮、設立庇護島等措施,也會透過號誌調整,讓該路口左轉的公車有更安全的轉彎時機,避免憾事再發生。
-
汽車隔熱紙透光率明年納管 民團批忽略「總透光率」
|生活公路局日前公布「汽車車窗及擋風玻璃黏貼隔熱紙使用指引」,車輛前擋黏貼可見光透過率70%以上、前側窗40%以上的隔熱紙,明(2026)年起新領牌車輛將入法納管。不過民間團體質疑,單就隔熱紙本身數據管理,但沒有考量原廠玻璃本來就不是100%透光,恐怕使總透光率下降風險依舊。
-
政府訂新闢及拓寬人行道目標 全國進度不一仍有縣市掛零
|生活為擺脫行人地獄惡名,交通部會同內政部和地方政府訂定年度人行道改善目標,估計今(2025)年全國新闢和拓寬人行道目標120.75公里。不過截至4月底,各地完工進度不一,有縣市進度超前,但也有進度掛零,像是屏東縣還有離島縣市。行人團體呼籲,一定要以實體人行道為目標,才能確實阻隔人車,確保兩造安全。
-
北市公館圓環擬6月底拆除 地下公車專用道封閉惹議
|地方台北市公館圓環因多種車流交織,長年為肇事熱點,北市府拍板拆除並改為正交路口,但當地地下公車專用道存廢與否卻引爆爭議。市府在上個(5)月底召開地區說明會,地方質疑反彈聲浪不斷,台北市長蔣萬安承諾,交通局2週內提出車流分析,並再與地方溝通。
-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死亡 律師分析肇因難判斷將影響求償
|社會新北市三峽車禍至今4死11傷,肇事駕駛在昨(31)日死亡,但警方持續調查,要釐清車禍原因,在偵查完畢後還是會把卷證資料函送地檢署,但律師分析,缺少肇事者供詞,將更難判斷余姓老翁行為當下是故意或過失,也因此牽動後續的民事求償,而犯保協會協助聲請假扣押已獲法院裁准,但協助的被害人與家屬只有4人。
-
高鐵左營站擬劃設人行道 周遭店家憂排擠臨停影響生意
|地方高雄左營的重信路因連結3鐵共構的高鐵左營站,人車流大,但路旁騎樓卻因部分不連貫或被停放機車等,導致行人須走到馬路跟汽機車爭道。交通局決議在當地劃設人行道,但也引來店家憂心會排擠汽機車臨停,進而影響生意。為此交通局表示會持續協商,修正規劃來兼顧行人跟行車停車等需求。
-
台南車禍肇事駕駛稱癲癇發作 監理站:過去考照未告知病史
|社會台南玉井20日傍晚發生休旅車撞衝路人事故,造成1死1傷,肇事駕駛自述當下是癲癇發作,由於肇事駕駛的駕照,是早在台灣放寬癲癇患者考照規定前取得,未向監理機關告知有癲癇。對此,路權團體建議可跨機關聯徵,找出潛在高風險駕駛要求複檢;而交通部也已擬定相關草案,並由行政院審核通過,後續將依程序函送立法院審議。
-
三峽車禍肇事駕駛短暫睜眼 警證實行車紀錄器部分毀損
|社會三峽車禍造成3死12傷,仍有9人住院。78歲肇事駕駛今(21)日有短暫睜眼,但無法做筆錄。經警方初步調查駕駛案發當天路線,發現他從外地回程並未立刻返家,約莫繞行20分鐘到過公園等地方,並排除他跟罹難騎士有行車糾紛蓄意衝撞;但扣到的行車紀錄器,部分畫面毀損,確切肇因仍有待釐清。但全案死傷嚴重,被害家屬也向犯保協會詢問有關假扣押等議題。路權團體則發起追思活動,號召在這週末重回案發地悼念。
-
玉井有駕駛羊眩挵死人 進前掩崁病史考駕照
|台南玉井5/20暗頭仔,有休旅車挵死人事故,造成1死1傷,駕駛講是羊眩發作。也因為這位駕駛的駕照,是較早放冗羊眩患者考駕照規定進前提著的,去查監理站,才知影伊考駕照的時,聲明家己無羊眩。路權團體建議,會當揣出高風險駕駛,要求複檢,而交通部也有咧規劃相關草案。(此則新聞標題、內文為臺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