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肇事駕駛死亡 律師分析肇因難判斷將影響求償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新北市三峽車禍至今4死11傷,肇事駕駛在昨(31)日死亡,但警方持續調查,要釐清車禍原因,在偵查完畢後還是會把卷證資料函送地檢署,但律師分析,缺少肇事者供詞,將更難判斷余姓老翁行為當下是故意或過失,也因此牽動後續的民事求償,而犯保協會協助聲請假扣押已獲法院裁准,但協助的被害人與家屬只有4人。
三峽車禍的肇事駕駛如今宣告不治,在刑事偵辦上檢方只能不起訴,但警方持續調查,從現有事證釐清車禍原因,在偵查完畢後,照樣會把卷證資料函送地檢署。
非此案律師施宥宏說明,「警察跟檢察官還是會做出一個肇事責任的判斷,所以說還是會影響到民事的部分,那用這個肇事責任,就會去影響到民事賠償的部分要賠償多少錢。」
離世的余姓老翁案發後都在救治,沒有做筆錄,有律師分析,少了關鍵供詞,行為當下是故意還是過失變得更難認定,也牽動後續的民事求償,即使犯保協會已獲法院裁准執行假扣押,但全案無端受波及的14人,犯保協會僅協助4名被害人與家屬提出聲請。
犯保協會副執行長尤仁傑解釋,「我們犯保的服務對象只有到死亡跟重傷而已,所以當時我們就是以這4位他們的損害是多少下去寫,動產因為有範圍那就會有影響。」
整起案件也引起社會關注案發現場通學區的交通安全,目前已增設相關標誌標線,未來也將新增減速丘與人行道欄杆,雖然路權團體對此表示肯定,還是點出不足之處。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政策組研究員陳法君指出,「你如果只是單純做一個標線的話,它並沒有辦法造成對駕駛人有一個警示的效果,你如果透過比如說改變路型這種的方式,去讓行人可以獲得更好的保護。」
路權團體建議改善現場的路型設計,讓駕駛上路必須自然減速,另一大呼籲是強化駕駛用路觀念、淘汰不適任駕駛。
洪詩宸/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