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嬰現象
-
西歐6月破高溫紀錄 專家指聖嬰減弱熱浪仍難退
|全球2025年的6到7月上旬,西歐和南歐地中海沿岸各國經歷了破紀錄的高溫。歐盟中期天氣預測中心最新報告,6月儘管是西歐地區的最高溫紀錄,但如果是整個歐洲的平均溫度則只能排第5。哥白尼計畫科學家指出,這顯示聖嬰現象加上南方震盪,造成的溫度變化已經進入循環的下半段,但整體氣溫走向仍處於上升的趨勢。
-
全球近3億人面臨糧食危機 聯合國籲全球行動終結飢餓
|全球聯合國最新公布的《2025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全球糧食不安全問題連續6年惡化,2024年將近3億人深陷糧荒困境,好幾千萬的兒童更因為嚴重營養不良,生命岌岌可危。而在美國大幅削減人道援助資金之下,今(2025)年的糧食危機恐怕只會雪上加霜。
-
研究:小丑魚會在熱浪期間縮小體型 疑為提升氣候變遷存活率
|全球期刊《Science Advances》週三(21日)刊載的一份最新研究發現,在2023年巴布亞紐幾內亞外海發生熱浪期間,當地海域的小丑魚約有75%曾出現體型縮小的狀況。科學家推測,由於體型較小的魚所需食物較少,小丑魚改變體型可能就是為了適應海水暖化,在高溫下節省能量消耗、增加存活率。
-
反聖嬰現象未如預期帶來降溫 歐盟氣候機構:今年1月史上最熱
|生活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C3S)報告顯示,2025年1月平均地表氣溫達13.23°C,為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月,較工業化前高出1.75°C。科學家原本預測,1月氣溫可望因為2024年12月出現的反聖嬰現象而稍微下降,但最終實際氣溫仍創新高。C3S副主任勃吉斯指出,海溫上升與溫室氣體排放,可能是削弱反聖嬰降溫效應的主要原因。
-
UN最新糧食報告揭22處飢餓熱點 海地、馬利、蘇丹等5國陷困境
|全球聯合國糧食機構週四(31日)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未來半年全球多個地區的糧食危機可能進一步惡化。報告列出全球共有22個國家和地區為「飢餓熱點」,這些地區受到衝突、經濟困境和氣候變遷等多重因素影響,其中有5個飢餓熱點的情況最讓人擔憂。
-
全球河川水位逾30年來新低 2050年恐有50億人難獲水資源
|全球根據世界氣象組織本週發布的最新報告指出,因高溫持續創紀錄,全球的河川遭逢嚴重乾旱,水位在2023年達到過去30多年來的最低點;淡水重要來源的冰川也正面臨50年來最為嚴重的損失,到2050年全球約有50億人將無法取得充分的水資源。
-
歐盟認證「史上最熱夏季」 全台熱傷害人數超越去年同期
|環境去(2023)年全球平均氣溫才創下歷史新高,但根據歐盟哥白尼氣候服務中心的數據,今(2024)年夏季已經再度刷新紀錄,成為全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另外我國衛福部也統計,今年6至8月熱傷害就診人次都相較去年增加。
-
2024年成有史以來最熱夏季 美國加州出現45℃極端高溫
|全球氣候暖化問題讓全球平均氣溫一年比一年高,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的夏季均溫比2023年增加0.03℃,是地球有史以來最熱的夏季。美國加州進入9月後,還出現高達45℃的高溫紀錄;另外也有歐洲、南美洲國家不斷爆發森林野火。
-
上熱夏季閣破紀錄 今年平均溫度閣加0.03度
|氣候暖化問題,予全球的平均氣溫一年比一年懸。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上新的報告顯示,2024年的夏季平均溫度,並舊年增加0.03度,是地球有史以來上熱的夏季。美國加州9月了後閣出現45度的懸溫,歐洲、南美洲國家也捷發生火燒山。(這條新聞標題、前言是臺語文。)
-
珊瑚芯紀錄逾6百年海溫變化 證實人類活動致珊瑚白化
|全球珊瑚礁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生態系統之一,也被稱為是「海洋雨林」。現在英、法、德、墨西哥跟澳洲的國際研究團隊,發現從珊瑚礁裡取出的「珊瑚芯」,居然記錄著600多年來,海水的溫度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