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聖嬰
-
下半年聖嬰現象恐再創新高 或影響侵台颱風強度
|生活颱風季要來了,氣象局今(30)日舉辦颱風展望記者會,中央氣象局表示,今(2023)年到目前為止,北太平洋西部只生成3個颱風,比氣候平均值4.3個少。預估下半年,北太平洋西部颱風生成總數正常到偏少,侵台颱風個數則是接近正常的機率偏大。氣象專家賈新興表示,受到聖嬰現象影響,颱風強度偏強,生命期偏長,大部分屬於「長命颱」。
-
中南部降雨量和日數少 氣象局:水庫解渴得等梅雨季
|生活中南部久沒下雨,導致屏東北大武山步道相當乾燥,植物枯黃,日月潭水位的持續下降,短短半個月驟降3.5公尺,氣象局表示,面對中南部降雨量及降雨日數都偏少,主因還是連續3年的反聖嬰現象,但隨著赤道東太平洋海溫回升,反聖嬰事件也逐漸減弱。中南部水庫要解渴還是得等到梅雨季。
-
投票日北部東部金馬留意短暫雨 強冷空氣下週二報到
|生活明(26)日就是投票日了,氣象局提醒今晚到明天清晨,還是會有一波水氣通過。北部、東半部地區,以及金門、馬祖,還是會有局部短暫雨,外出要記得攜帶雨具。另外氣象局也預測,今(2022)年冬季平均氣溫接近正常,雨量則以偏少到正常機率較大,依過往平均值來看,可能會有2到3次的寒流襲台。
-
宜蘭西帽山今年累積雨量破萬 氣象局推測與反聖嬰有關
|地方宜蘭縣豪雨不斷,據中央氣象局統計,昨(8)日11個鄉鎮市除了大同鄉,24小時累積雨量都超過80毫米,第一名是蘇澳鎮237毫米。每年宜蘭進入秋冬,雨幾乎都沒停過,讓宜蘭人困擾,且宜蘭西帽山測站今年觀測到的累積雨量已經破萬,這是全國設雨量觀測站以來,第一次觀測到年雨量破萬的數據,推測與反聖嬰現象導致東北季風強烈有關。
-
本世紀連3年出現反聖嬰 估會持續到年底
|環境地球暖化讓全球天候災害愈發頻繁嚴重。聯合國氣象專家指出,今(2022)年受到反聖嬰現象影響,讓各國的水災和旱災規模擴大。由於這一波反聖嬰已經持續2年多,預估將會持續到年底,專家警告要留意和極端氣候造成的交互影響。
-
颱風變少又遲到?3個問答解釋颱風為何晚來了
|生活第9號颱風馬鞍、第10號颱風蠍虎相繼生成,但與台灣錯身不過,未發布警報。時序近入8月下旬,若沒有颱風來,有望打破2010年8月30日發布南修颱風警報紀錄,再推遲最晚發布颱風警報時間點。今夏未見侵台颱風原因為何?
-
全球暖化與反聖嬰影響 或破64年來最晚颱風警報紀錄
|生活今年夏天到目前為止,台灣尚未發布颱風警報,如果8月底還是沒有,將創下64年來最晚發布颱風警報的紀錄。氣象局表示,受到全球暖化影響,今年颱風生成數的確偏少。另外在反聖嬰影響下,也讓台灣附近的太平洋高壓偏強,這都會讓颱風不容易生成。
-
極端氣候發威 世界各地自然災害層出不窮
|全球世界各地大規模的自然災害層出不窮。澳洲東海岸短短4天降下了8個多月的雨量,8萬5000人被迫在洪水中撤離;加州、希臘、西班牙等地卻是高溫野火肆虐;而義大利北部遭遇了7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緊急狀態,阿爾卑斯山脈馬爾莫拉達峰冰川溶解崩落,造成7人死亡8人受傷、13人失蹤。
-
反聖嬰現象致今年冷得早 氣象局:冬季整體氣溫接近正常值、雨量偏少
|生活氣象局分析冬季天氣狀況,今年雖然冷得早但整體來說冬季氣溫會是接近正常值,雨量則是偏少,而下週起又有鋒面通過及冷空氣南下,全台溫度明顯轉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