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秋冬季節,台灣就會有不少地區深受空污影響,政府部門和民間團體也不斷提出相關的改善措施。環保署公布最新統計,111年空氣品質監測,各污染物濃度都呈現下降,空品指標在良好和普通等級的比率超過93%,達到史上最佳。
糖尿病是台灣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患者大多需要自行穿刺來監測血糖,但這樣很容易有感染風險。而陽明交大團隊利用「蜘蛛絲」,開發一種光纖糖度感應器,可以有效量測出果糖、蔗糖和葡萄糖濃度,而且範圍也包含人體血糖濃度,又具備生物相容性,未來可望成為血糖偵測的新工具。
新冠疫情邁入第三年,但疫苗效力還是有限,需定期補打。高雄長庚研究發現,曾得過SARS的人,打過1劑AZ或莫德納疫苗後,抗體濃度比接種2劑AZ、但沒得過SARS的人更高。
環保署公布今年空氣品質監測結果,最受關注的細懸浮微粒PM2.5,1到11月平均為每立方公尺14.2微克,預估今年能再度提前達成15微克的總目標,不過相較於去年,今年PM2.5的濃度比去年提高,環保署表示,這是因為今年一到三月降雨少、風速弱等氣候因素導致。
根據統計,全球兩劑疫苗覆蓋率目前已經來到四成,不過確診病例數卻有上升的趨勢。面對這樣的問題,混打疫苗或接種第三劑能否有效控制疫情,成為外界關注的議題。
宣示要改善空氣品質,行政院核定112年要將PM2.5的年平均濃度,降至每立方公尺15微克。有學者受環保署委託進行模擬,結果發現全國的年平均可以達標,但台中以南的縣市還是高於15微克,差距比較大的包含雲林和嘉義。在研究中也發現臭氧問題更嚴峻,西半部的縣市恐怕很難在112年達標。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這個月底將登場。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25日公布一項報告,警告去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創下歷史新高,將導致極端氣候持續數十年。為了減少碳排放,沙烏地阿拉伯宣布投資100億美元建立合作平台,實施循環碳經濟。英國首相強生則在一場活動中,批評知名可口可樂等國際飲料大廠,是造成大量塑膠垃圾的元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