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
-
2018年火災毀9成文物 巴西國家博物館重建開放參觀
|全球2018年有200年歷史的巴西國家博物館被大火焚毀,2000萬件典藏文物超過9成受損。博物館重建工作歷經新冠疫情耽擱,終於在日前完成大部份的工程,並在7月初開放部分參觀。
-
台中北溝故宮文物典藏山洞 列歷史建築12年仍未開發利用
|地方台中霧峰的北溝故宮文物典藏山洞,被登錄台中市歷史建築長達12年,但目前不僅沒有開發利用,現址也被地主以鐵皮圍起,看不到山洞的蹤跡,被批評失去保存意義。文資處表示,地主應該提出興辦事業計畫書,但地主認為市府沒有積極輔導,導致有產權卻無法開發,只能暫不處理,而延宕至今。
-
北流「摩登時代」 展出百件音樂文物、創作手稿
|臺灣的流行音樂,是對日本時代1930年代開始發展,親像〈四季紅〉、〈月夜愁〉、〈望春風〉等等,攏是流傳欲百年的流行歌。為著欲予民眾了解臺灣的流行音樂史,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辦《摩登時代》特展,展出1930年代上百件珍貴的文物。(新聞標題、導言及內文皆為台語文)
-
故宮百年2典藏入列重要古物 下半年赴捷克展翠玉白菜
|文教科技台北故宮今(2025)年舉辦百年院慶系列活動,下半年還會到捷克進行翠玉白菜等文物的展覽。而文化部也公布故宮典藏的「乾隆臺灣地圖」、「重修臺郡各建築圖說」兩個文物,指定為重要古物,都會在百年院慶特展中展出。
-
赫庫蘭尼姆古卷軸因火山灰碳化 科學家以X光技術成功解密
|全球流傳千年的古文物典籍,向來是考古與歷史學界相當有興趣的研究對象。例如公元第1世紀,因為維蘇威火山爆發而被毀滅的赫庫蘭尼姆古城,在18世紀被考古團隊找到1800多份卷軸,但因完全碳化而無法解讀。直到21世紀才有許多歐美學術單位,他們運用X光,配合人工智慧等現代科技,慢慢挖掘出這些卷軸當中的秘密。
-
埃及考古團挖出千件古文物 專家:可追溯到古埃及第18王朝
|全球旅遊勝地埃及,最吸引遊客的就是歷史悠久的古文明。埃及考古團隊日前宣布,在尼羅河上游的路克索,也就是古埃及首都底比斯附近,發掘出1500件相關的古文物,堪稱是第18王朝巔峰時期,最完整的考古成果。這時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攝政女王哈特謝普蘇特,她打破古埃及的傳統慣例,自稱為史上罕見的女法老王。這次的考古發現也證實,女法老王並沒有謀殺繼子。
-
找回消失的工藝 千年刺繡如何重生?【獨立特派員】
|文教科技全球各國皆有刺繡工藝,歷史至少千年,技法約有1587種。台灣繡莊早期曾盛極一時,諸多生活用品皆有刺繡工藝;如今風光不再,僅剩宗教繡品為大宗,有些刺繡聚落也成了時代眼淚,致使許多精湛的刺繡技法逐漸消逝。究其原因,包括工業化、市場經濟、升學導向的教育思維,以及當代民眾有無領略到刺繡工藝的魅力。
-
巴黎聖母院歷時5年重新開放 火災後如何進行修復?過程中有何意外發現?
|全球2019年的一場大火,差點讓與法國歷史息息相關的巴黎聖母院毀於一旦,這座大教堂建於12世紀,在18、19世紀經歷改建與修復後,幾個世紀以來是天主教信仰在巴黎的象徵,雖然也曾一度面臨荒廢,但隨著《鐘樓怪人》問世又重新喚起世人關注。而在經過5年的修復工程後,聖母院將於本週末重新開放,這場大規模的重建工程是如何完成?未來巴黎聖母院又將以怎樣的新面貌重現於世人眼前?
-
希臘第2大城耗時20年蓋捷運 沿線各站成考古觀光點
|全球希臘北部的第2大城塞薩洛尼基在努力20多年後,11月底終於有全新的捷運路線通車。會延宕這麼久的時間主要是因為當地動輒有數千年歷史的古蹟與文物出土,造成施工困難且路線與地下隧道深度一改再改。但各方集思廣益之後不但捷運終於完工通車,也保留了多數的古蹟,沿線各車站還成了古蹟導覽的據點,一舉數得。
-
立委促設運動博物館保留文物 教育部:運動部成立後研議
|文教科技台灣拿下世界12強棒球賽冠軍,寫下歷史,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今(28)日逐條審查《運動部組織法》草案,朝野立委表示,應建立一座台灣的運動博物館,完整有意義的保存國際重要賽事與棒球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