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養家庭
-
美驅逐10名未滿18歲瓜國移民 聯邦法官裁定違法喊停
|全球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打擊非法移民的力道持續加重,更把目標轉向未成年的兒童。美國政府原本打算驅逐10名未滿18歲來自瓜地馬拉的無證年幼移民,但法官緊急裁定,這項做法已違反美國法律,讓遣返行動喊停。此外,2名協助美國撲滅森林野火的消防員,也因非法移民身分遭到逮捕。
-
格陵蘭18歲單親母未通過育兒測試 女兒誕生1小時遭強制安置
|全球一名18歲的格陵蘭單親媽媽因未通過「育兒能力」測試,因此嬰兒出生1小時後便被丹麥政府送往寄養家庭,並限制探望時間。由於丹麥政府今(2025)年5月已禁止對格陵蘭人實施該測試,布倫隆的事件除引發抗議外,也讓該育兒測試遭人權組織批評具有種族主義色彩、缺乏對格陵蘭文化理解的缺陷再度遭到檢視。
-
桃園每年450名兒少需安置 市府加碼福利盼增寄養家庭
|地方桃園每年約450名兒童少年因原生家庭不當對待或嚴重疏忽需要安置,只有四分之一安置在寄養家庭,多數兒少只能待在安置機構。為了鼓勵更多寄養家庭加入,市府宣布加碼多項寄養家庭福利與補助。
-
英慈善機構成立逾30年 以救護車救援城鎮傷病狐狸
|全球在英國的城鎮裡,時常可以看到狐狸蹤影,但生活在危機四伏的城市環境中,牠們常常被路殺、生病受傷,有的連寶寶都來不及長大。成立30多年的英格蘭「狐狸計畫」慈善機構,就靠著狐狸救護車,來挽救這些城市邊緣的小生命。
-
美志工推牡蠣復育計劃 助重建切薩皮克灣生態
|全球牡蠣又被稱作「海中的牛奶」,牠不僅美味,還是天然的水質清道夫。為了守護美國最大的河口、馬里蘭州切薩皮克灣的生態,一群志工發起了復育牡蠣計劃。每年秋天,他們會將幼小牡蠣分配給寄養家庭培育,7年下來已經有67億顆牡蠣被送回海水中,而他們的目標是100億顆。
-
保母涉虐死剴剴案今午宣判 各界促補社安破網、政府祭修法
|社福人權剴剴受虐的案件在去(2024)年曝光後,就受到社會高度矚目,因為幼小生命逝去,也暴露出寄養制度監管不健全的問題,層層委託外包下,在社工的訪視作為社會局監管介入該保護孩子的追蹤機制,在缺乏整合聯繫下等同失靈,也掀起檢討聲浪,如今從強化社工的敏感度辨識、保母的身心狀況評估到安置資源缺口,各界紛紛提建議,補強社會安全網。
-
台東寄養家庭高齡化 盼新血加入助每年百位寄養兒
|社福人權台東縣每年有100多位因為家庭功能喪失需要寄養的兒童,其中包括3成左右的身心障礙兒童;但台東縣寄養家庭逐漸邁入高齡化,急需新的寄養家庭投入照顧這些兒童。縣府和家扶中心2日舉辦召募分享會,希望引進青年家庭接手擔任寄養的服務。
-
洛杉磯野火大量建築物受損 部分區域開放民眾返家取物
|全球美國加州洛杉磯野火釀成嚴重災情,居民被迫撤離,燒毀房屋充斥有毒物質,當地政府派專人清理,27日部分區域開放居民返家收拾物品,一對姊妹穿防護衣、防毒面具回家找尋紀念物。另外,部分撤離民眾沒帶走寵物,動物管制人員也前往餵食,希望讓動物能等到主人接走。
-
7成需安置兒少曾遭虐待、忽視 社福團體盼招募700戶寄養家庭
|社福人權衛福部統計,2023年新增寄養兒少的安置原因,受虐、疏忽佔超過7成最多,其次是家庭經濟困難。家扶基金會指出,政府近年來期待增加家庭式的寄養安置的數量,不過這幾年來受少子化、住家空間不足等因素,影響投入的意願。
-
移工懷孕挑戰多,相關權益如何保障?【獨立特派員】
|社會2024年台灣的移工已經超過81萬人,但他們在台灣生活,卻面臨不同的難題。去年10月,一位家庭看護移工在雇主家中生產的影片被放上網路,引來台灣社會許多討論。獨立特派員走訪移工媽媽的相關諮詢和庇護單位,實際了解移工媽媽在台工作期間,一旦懷孕會面臨哪些問題,他們又如何抉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