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保母涉虐死剴剴案今午宣判 各界促補社安破網、政府祭修法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剴剴受虐的案件在去(2024)年曝光後,就受到社會高度矚目,因為幼小生命逝去,也暴露出寄養制度監管不健全的問題,層層委託外包下,在社工的訪視作為社會局監管介入該保護孩子的追蹤機制,在缺乏整合聯繫下等同失靈,也掀起檢討聲浪,如今從強化社工的敏感度辨識、保母的身心狀況評估到安置資源缺口,各界紛紛提建議,補強社會安全網。

民眾多次上街為剴剴聲援,高度關注這起疑涉兒虐致死案,現在有了一審宣判,但民間腳步沒停下,持續喊話設立兒少保護部推動訪視助理員制度、提升保母專業訓練,以及成立兒虐專責公務員等多項訴求。

510護兒集會行動發言人李侑宭表示,「他不是單純家戶裡面說爸爸、媽媽動手而已,有政府的人可以去訪視、可以介入的一個個案,這麼長的時間卻沒有沒有任何一個人進入、介入。」

1歲多的剴剴在前年9月經兒福聯盟轉介,由劉姓保母接手安置,前年12月沒等到被收養,反而傷重身亡,保母因此被控施虐;負責個案訪查的兒盟陳姓社工被控涉嫌訪視失職、事後造假記錄,遭到起訴;台北社會局則被質疑監督不周、介入慢半拍。

全案去年4月起訴,市府則是在今年4月底開罰劉姓保母最重60萬元,但幼小生命來不及長大,令人痛心的家庭悲歌也曝露出寄養制度的監管漏洞。

彭婉如文教基金會居家托育部主任簡蕙蘭則表示,「政府應該要去做的是,安置機構的開發、寄養家庭的開發,如果真的要做保母照顧的部分,那也拜託請把她的家人以及保母的身心狀況,納入考慮。」

剴剴案眾所矚目,也讓各界提建言修補社會安全網,從政府監管力道、保母身心狀況評估、社工敏感度辨識補強與訓練,還有安置資源缺口,都是需要改革的重點。

衛福部保護司長張秀鴛表示,「剴剴事件之後,訪視1年調整成6次,我覺得專業度提升以及專業的主責社工,能夠加強那個敏感度 ,然後來協助保母,我覺得不是不行 ,但是就是要給一些資源。」

全案爆發後,衛福部也修法將出養評估回歸地方政府,預估5月底上路,並且正在評估規劃設立兒少專責單位,祭出的一連串作為,就看能否將脆弱家庭的幼童們通通接住,別再出現漏接,引發難以挽回的悲劇。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