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戶
-
為打詐帳戶管制加嚴引民怨 金管會:尊重銀行措施
|生活政府強化打詐,相關措施卻引發部分民怨,多家銀行存戶紛紛反映帳戶突然被管制,有人買股票發現交割戶被鎖住,差點違約交割,也有人半年未動帳戶,提領款都遭限制,但臨櫃要求解除一度受阻,而金管會銀行局坦言,阻詐的確會造成民眾不便,但原則尊重銀行措施,畢竟國內詐騙氾濫,現在又有新招,警方破獲兩岸犯罪集團,話術民眾「舊門號能退款」,藉此詐得數百萬。
-
郵局警示帳戶逐年增 4至5成異常帳戶未被提早辨識
|社會政府將普發現金1萬元,傳出有郵局窗口人員發現,開戶的長輩變多了。中華郵政回應,開戶數沒有明顯增加,但已經加強開戶審查機制。根據審計部統計,郵局存款帳戶、新開戶,1年內轉為警示帳戶有逐年遞增趨勢。專家表示,如果碰上有人請你申辦人頭戶、轉交證件等資料,就要留意有可能是詐騙。
-
金管會推個人投資儲蓄帳戶制 鼓勵民眾退休財務及早規畫
|產經因應邁入超高齡社會,金管會預計7月推出「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鼓勵民眾及早進行中長期投資,建立退休保障。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會請集保結算所和業者,進行第一階段建置,幫民眾建立個人帳號,再由業者讓利方式,提供各種退休級別商品,減免部分費用。不過學者提醒,投資都有風險,開戶無法確保穩定收益,恐怕衍生虧損問題。
-
不法集團租蝦皮帳號賣假貨洗錢 警方:290名民眾遭利用也觸法
|社會警方近日接獲報案有大量假貨在台販售,一追查發現,有不法集團設立空殼公司,並以每月2000元報酬,大量向民眾租用蝦皮賣場帳戶,藉此上架販售來自中國的仿冒品,並藉此洗錢,一清查至少有290個蝦皮帳戶遭到利用,從去(2024)年1月至今,這集團的營業額就超過3億。
-
國內詐團勾結奈及利亞犯罪組織 利用虛擬貨幣互助洗錢
|社會國內的詐騙集團涉嫌勾結奈及利亞的不法組織,藉由在台的外籍人士,將假投資贓款購買貴金屬等物品寄到非洲當地,換取對方非法取得的加密貨幣,彼此互助洗錢。警方日前逮捕20名嫌犯,依《洗錢防制法》、《銀行法》等罪嫌移送後,部分被檢方起訴。而台北市則有警方攔阻詐騙,發現被害人掉入假檢警詐騙,更被恐嚇向家人說出案件將犯下洩密罪,因此損失700多萬元。
-
詐團騙自然人憑證開立人頭戶 逾10家銀行宣布暫停驗證
|社會近期詐騙集團濫用自然人憑證,開立數位帳戶的案例層出不窮。因為詐團以核貸名義,要求被害人提供自然人憑證和密碼後,大量開設人頭帳戶,直到民眾成為警示戶才察覺受騙。目前已有10多家公、民營銀行,暫停使用自然人憑證作為線上身分驗證方式。
-
遭冒名或誤報列警示帳戶該怎麼辦? 影響與申請解除辦法一次看
|生活近期一位民眾表示,被高雄橋頭地檢署誤認為詐騙嫌疑人,導致自己帳戶被列為警示戶。什麼是警示帳戶?銀行帳戶成為警示帳戶會有什麼影響?對其他帳戶會造成影響嗎?如何解除?最長可能會被列為警示帳戶多久?
-
民眾控遭檢方上門誤搜 橋頭地檢:同嫌犯舊名才誤認
|社會嘉義一位民眾上網投訴,高雄橋頭地檢署昨(29)日帶搜索票上門,說她涉及一起詐騙案,還拍她照片給受害人比對,結果卻是搞錯對象;接著民眾下午收到帳戶被列警示的訊息,一問又是檢方發函通知銀行,讓她很困擾。對此橋檢回應,因當事人跟嫌疑人舊名相同才被錯認,已通知銀行解除警示並取得當事人諒解。
-
遭詐團冒用開立數存帳戶 7銀行暫停自然人憑證驗證
|社會網路銀行數位存戶申請,為了便民服務推出3種身分驗證方式,不過近日銀行發現,以自然人憑證做驗證開戶,最後變成警示帳戶的比例卻一路攀升。原來有詐騙集團假冒代辦貸款,騙取民眾自然人憑證開設帳戶,目前包含兆豐銀、第一銀、華南銀等7家銀行全面暫停自然人憑證驗證。內政部表示,若發現憑證遺失或遭他人盜用,可線上或臨櫃申請停用。
-
調查揭黑市群組交易Uber司機帳號 控臉書未落實監管政策
|全球一份來自非營利監管機構的最新報告揭露,在Facebook上有高達80個「黑市群組」用來交易Uber、Deliveroo等共乘與外送司機帳戶,讓任何人都能繞過這些平台的背景審查、駕駛經驗等要求,冒充已被認證過司機或外送員提供服務。該報告也指控Facebook並未如政策宣稱的進行監管,而是放任黑市群組蓬勃發展,置客戶於風險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