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擴大稀土出口管制 方法與對全球供應鏈影響一次看

中國日前宣布自12月起擴大稀土出口管制,要求全球相關產品只要含有超過0.1%中國稀土成分,或在生產過程使用中國稀土技術者,出口前都須向中國申請許可;同時禁止出口任何用於軍事裝備的材料。中國稀土管制新規內容為何?對台灣、全球有何影響?中國稀土量占全球多少?

中國9日以「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為由,宣布自12月起擴大稀土礦物出口管制,且範圍擴及全球,凡產品中含超過0.1%中國稀土成分,或生產過程使用中國稀土技術者,出口前都必須向中國商務部申請許可;此外,也同步禁止出口任何可用於軍事裝備的材料或零組件。

國防安全研究院網路安全與決策推演研究所所長賀增原指出,這項措施代表無論是日本製造的精密馬達、德國生產的風力發電機,甚至在越南組裝的電子產品,只要與中國稀土有關,都被中國納入管制範圍。《紐約時報》分析,中國此舉不僅與美國對立,也將波及歐洲,恐掀起新一輪貿易戰。

中國擴大稀土管制內容為何?

稀土共有17種元素,中國自今(2025)年4月起,已管制包含生產高效馬達的關鍵材料「釤、釓、鋱、鏑、鎦、鈧、釔」等7類中重稀土,此次再新增管制「銪、鈥、鉺、銩、鐿」等5類中重稀土金屬、合金及相關製品,目前僅剩「鑭、鈰、鐠、釹、鉕」等5種稀土金屬,尚未遭中國列管。

中國也擴大出口審查程序,要求出口商提交產品技術圖紙,說明產品在全球供應鏈中的流向。對於最終用途涉及14奈米以下邏輯晶片、256層以上儲存晶片,以及相關半導體生產與測試設備,或具潛在軍事用途的人工智慧等產品,中國也將逐案審查。

此外,中國禁止出口的軍事裝備材料,包括導彈與戰機使用的小型高功率電動馬達,以及坦克和火砲的關鍵測距儀材料。

對台灣有何影響?

《紐時》報導指出,中國稀土管制新規將要求生產大部分晶片的企業,必須取得出口許可才能將產品銷往全球,也就是說,包含台積電、南韓記憶體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與三星等大廠,都可能受到管制措施影響。

不過我經濟部指出,中國此次擴大管制的稀土元素,與台灣半導體製程所需的稀土不同,且目前國內所需的含稀土產品或衍生物多由歐美與日本供應,直接影響有限。

經濟部表示,將透過科專計畫協助國內業者強化稀土技術開發與回收利用,並推動多元採購及國際合作,以確保關鍵礦物供應穩定,維持台灣產業鏈安全與韌性。

對全球有何影響?

美國7成稀土化合物從中國進口

CNN報導指出,美國對中國稀土具高度依賴性。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報告,2020年至2023年間,美國約7成稀土化合物與金屬從中國進口;美國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2025年報告也指出,稀土常用於F-35戰鬥機、潛艦、雷射、衛星、戰斧飛彈等各類軍事裝備,對美軍至關重要。

歐洲軍武裝備原料仰賴中國稀土

《紐時》分析指出,歐洲各國目前正加速強化防衛能力,以應對俄羅斯日益強硬的態勢。然而,歐洲軍事裝備所需的原物料多依賴中國稀土,因此中國全面禁止出口軍事用途材料,可能削弱歐洲重建自身軍備的能力,也將影響其未來對烏克蘭的軍援。

全球汽車產業將受衝擊

《紐時》引述稀土產業專家指出,除軍工產業外,汽車產業可能是全球第2個受衝擊程度最大的產業。報導指出,傳統燃油車內,用於煞車、座椅、方向盤、車窗等系統的電動馬達,可能就含有超過40個稀土磁鐵;電動車則因車輪本身即由稀土磁鐵驅動,稀土用量比燃油車更高。

《紐時》報導指出,許多企業為降低對中國依賴,近年已轉為向中國境外少數稀土磁鐵生產商採購,甚至改為直接向中國購買整顆馬達以規避管制,不過中國最新規定亦將這些「繞道」方式納管。

晶片科技產業供應鏈受影響

據《紐時》報導,稀土是製造多種計算機晶片的關鍵原料,而這些晶片廣泛應用於智慧型手機、人工智慧系統等領域上,因此中國管制新規可能擾亂輝達、蘋果等全球大型企業供應鏈。

報導指出,近幾年輝達等半導體製造商陸續改進晶片電流調節裝置(即電容器)材料,以提升耐熱性能,但這些新型電容器採用極難提純的「超純鏑」製造,而目前全球超純鏑供應完全來自中國無錫市一家精鍊廠。

加州大學全球衝突與合作研究所研究員古德里奇指出,中國採取強硬手段,可能使其得以完全掌控全球人工智慧和現代電子產品供應鏈。台灣市場研究機構集邦科技分析師焦小姐則表示,多數晶片製造商及供應商會謹慎維持生產所需的稀土庫存,以減緩新規在短期內帶來的直接影響。

稀土管制加速全球產業鏈重建?

賀增原認為,中國擴大管制稀土雖對各國造成衝擊,但也促使各國重視稀土戰略價值,開始重啟該國稀土供應鏈、加速與中國脫鉤,反而有助各國掌握輕稀土精煉與回收技術,並推動全球產業鏈重建。

例如,法國與日本今年3月宣布,將聯手興建歐洲首座稀土回收廠,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中國以外最大稀土生產商澳洲萊納斯(Lynas Rare Earths),近來也積極布局被中國管制出口的重稀土「鏑」與「鋱」產能。

此外,全球企業也開始回收廢棄3C產品與製造業廢料,並從中提取關鍵礦物。例如,日產汽車從電動車零件回收稀土;台灣優勝奈米科技則在回收貴金屬過程中,提取少量鏑、釹等稀土金屬。

稀土是什麼?可應用在哪?

稀土已成為現代經濟中最關鍵、最搶手的資源之一,由於獨特的磁性、發光性和電化學特性,稀土在能源轉型中扮演關鍵角色,目前廣泛應用於電子、電信、再生能源、國防和航空系統等產業中,包括電動車馬達、風力發電機、機器人技術、泵浦設備、醫學和先進軍事系統等產品。

美國智庫《中國簡報》指出,稀土元素中的永久磁鐵,因為用於精確導引彈藥、飛彈導引系統、隱形技術和先進通訊設備,成為現代軍事能力的關鍵要素,也是大國間戰略競爭的焦點。

中國稀土量占全球多少?

中國稀土資源及產能居全球之冠。《中國簡報》指出,中國擁有全球約一半的稀土元素儲量。根據美國地質調查局數據,中國約有4400萬公噸稀土氧化物(REO)當量,約占全球總儲量48%;相較之下,位居第2的巴西僅有2100萬公噸,約占全球總儲量23.3%。

在產量方面,中國也遙遙領先全球。去(2024)年中國稀土元素礦產量占全球總產量69.2%,配額為27萬噸稀土氧化物當量;居次的美國產量僅約4.5萬噸,占全球11.5%。

此外,《紐時》報導指出,全球99%的「鏑」元素精鍊產能集中在中國,「鏑」元素主要應用於晶片製造,使晶片在高溫下仍能保持磁穩定性;而全球的「釤」元素也均由中國精鍊,美國將其用於製造F-35戰鬥機與多種導彈。

出口方面,中國稀土氧化物去年總出口量近6000公噸,其中近7成出口至日本;稀土磁鐵出口量則達5萬8142噸、總額近29億美元,最大買家為德國,占比18.8%,其次為美國12.8%、南韓10%及越南8.1%。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也同時大量進口稀土元素,去年共進口約12.95萬噸,價值約15億美元,主要從緬甸進口,其次為馬來西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