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台灣成俄輕油最大進口國 半導體供應鏈恐陷入威脅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金融時報》報導指出,台灣今(2025)年上半年共自俄羅斯進口190萬噸輕油,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主要進口商則為台塑石化,其麥寮煉油廠即佔全台進口輕油總量96%。由於輕油是製造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關鍵原料,該報導分析,過度依賴俄國原料,可能讓半導體供應鏈暴露於地緣政治風險。
《金融時報》報導,台灣在2025年上半年共從俄羅斯進口價值達13億美元(約台幣390億元)、總重量190萬噸的輕油(Naphtha),成為俄國該出口品的全球最大進口國。這則報導根據的研究內容,是由芬蘭智庫(Crea)及俄羅斯、德國與台灣非政府組織環境權保障基金會共同發表。

該研究指出,俄羅斯已取代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印度,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輕油供應國。輕油是俄羅斯主要出口收入來源之一,在其出口的精煉油品中佔比達26%,也是俄國自發動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而台灣2025年上半年每月自俄國進口輕油總量是2022年平均的6倍,若與2024年上半年相比,也增加44%。根據Crea統計,台灣最主要的進口商為台塑石化,自2022年初至2025年6月,其麥寮煉油廠進口的輕油佔全台總量96%,且對俄羅斯輕油的依賴程度也從2021年的9%上升至今年上半年的90%。對此,台塑聲明表示,輕油採購均基於公開來源招標。
研究分析,台灣雖然加入針對俄國的國際制裁,也自認為是烏克蘭盟友,但仍與俄羅斯持續進行購買煤炭、輕油等能源交易,此舉可能遭國際批評為幫助俄羅斯戰爭經濟(war economy)。環境權保障基金會估算,台灣今年上半年購買輕油為俄羅斯創造的收入,足以購買17萬架Gerbera無人機。
由於輕油是製造半導體與電子零組件所需石化產品的關鍵原料,研究也示警,台灣若過度依賴俄羅斯輕油,可能使台積電、Nvidia等大廠供應鏈面臨安全威脅,並暴露於地緣政治風險,甚至遭受俄羅斯與其盟友中國的戰略操弄。此外,台灣向俄國購買的價格高於G7規定的每桶45美金上限,也會增加台灣面臨國際組織罰款或二次制裁的可能性。
李彥穎/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