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美國紐約推動廚餘堆肥 年減4萬噸廚餘解決垃圾難題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紐約市2年多前開始推動廚餘堆肥計畫,廚餘不再只是垃圾,轉化後能改善土質,提升吸水力,降低洪災風險,同時也減少垃圾掩埋場的甲烷排放。現在紐約市更成立了堆肥處理廠,每年可處理4萬噸廚餘,並免費提供270萬公斤堆肥,給居民、學校和社區花園使用,一舉多得。

怪手將垃圾堆鏟起來,倒進處理設施中,經過篩選跟磨碎,最後成了對土壤有益處的堆肥,這是美國紐約史泰登島的堆肥處理廠,每天平均要接收、處理100噸到150噸來自紐約各地的廚餘、有機物,有時秋天落葉太多,一天還得接受高達250噸的有機垃圾,用來製作成「大地黑金」堆肥。

紐約市環衛局副局長麥克唐娜表示,「因為這確實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也能節省營運這些設施的成本與廢棄垃圾運往城外處理的成本,所以這也是一件循環經濟的事。」

有鑑於過去紐約市街道環境髒亂,加上疫情期間清潔人力縮減,大大增加清運垃圾的難度,為了改善這個現象,紐約市政府在2022年10月開始在皇后區嘗試推行「堆肥收集計畫」,有效減少當地約1270萬磅的有機廢棄物進入垃圾掩埋場,讓清運成本減少到三分之一,並且增加3倍多的堆肥,提供當地居民使用。

在定點區域成功實驗計畫後,紐約市府開始擴大推廣區域「史泰登島」的堆肥處理廠,也正式展開全面運作。當垃圾收入堆肥處理廠後,進行打碎、篩選再轉移到堆肥倉庫中,進行長達4星期的發酵。

在這個過程中,堆飛的溫度會逐漸升高,達到讓病原體、雜草無法生存的高溫後,再自然降溫,最後轉化為堆肥。

紐約市環衛局副局長麥克唐娜說,「我們會用探測器來監測溫度,在上面蓋上特製覆蓋物、調節濕度,因為我們希望微生物能夠健康生長,這樣它們才能在這些堆肥堆中好好進行堆肥工作。」

等到堆肥製作完成,市政府會把一部分堆肥賣給園藝師,其餘就免費分發給居民、學校和社區花園使用,不只增加市府收入,也降低了垃圾掩埋場所產生的甲烷量,達到一舉數得的效用。

紐約市環境局主管戈德斯坦說,「當食物殘渣和庭院垃圾被掩埋時,它們會分解並產生甲烷,而甲烷是非常強烈的全球暖化氣體,美國第3大甲烷排放來源就是垃圾掩埋場。」

目前紐約市每年能處理約3萬5千噸到4萬噸的廚餘,並且在過去1年已經送出大約270萬公斤堆肥給居民,不僅改善土質,還有助於土壤吸收雨水,避免洪災發生。紐約市府希望,未來10年回收廚餘的比例能像回收紙張一樣,達到50%的比例,但也期望在製造廚餘前,美國民眾能先改善食物浪費率高達40%的問題,真正達到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目標。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