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達電廠火災 環團籲加強機組安全性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興達電廠這次的事故,讓不少高雄人回想起過去的氣爆惡夢,不過台電解釋,高雄氣爆的氣體是丙烷會向下沉積,這次事故則是甲烷,雖會往上逸散但不容易蓄積,本質不一樣。環團則提醒,天然氣是台灣能源轉型過渡時期的重要能源,政府跟台電更要加強整個機組運轉的安全性,減少民眾疑慮。
熊熊火光照亮夜空,高雄興達電廠9日晚間,因燃氣2號機組試運轉時天然氣洩漏,釀成氣爆事故,驚天一爆不僅嚇壞當地居民、造成屋損,也讓不少高雄人回想起2014年高雄氣爆的惡夢。
台電南部施工處處長黃啟祥說明,「高雄氣爆丙烷的天然氣它會沉積比較重,它的分子量較大,我們這起事故是甲烷,它會往上,往上也會爆炸,但較不像以前前鎮氣爆這樣,它都蓄積在以前的管路底下,它又是丙烷比較重,不會逸散跑掉,我們的會跑掉。」
台電在事故說明會中強調,這起火警跟高雄氣爆的不同。但由於燃氣機組發電量已在去(2024)年超越燃煤,要面臨的卻不只氣爆風險,連中國4月的海峽雷霆圍台軍演,也將高雄永安天然氣接收站模擬為攻擊目標,讓外界更關注機組的安全性及相關風險。
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認為,「台電確實要深刻檢討這過程中的公安管理的問題,天然氣的排碳量以及它的空污量,都比煤炭少了很多,過去幾年就是透過增加天然氣機組,大幅減少了空氣污染,因此政府須要加強整個天然氣的運轉安全性。」
打開台電網站,11日上午各機組發電量中燃氣佔了較高比例,約31%。環團表示,天然氣是台灣達成低碳能源轉型的過渡時期,相當重要的能源,也因此政府跟台電更應加強相關機組運轉的安全性以消弭大眾疑慮。
蔡思培/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