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裁定美國關稅政策越權違法 川普政府提出上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關稅政策可能出現變數,根據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川普援引《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加徵對等關稅,超過總統職權,不過也將這裁決生效日延後至10月14日。川普在當地時間3日提起上訴,外界關注最終結果。行政院強調我方繼續爭取有利產業的稅率,經濟部長龔明鑫表示,對產業的輔導與支持是長期的。
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在8月29日以7比4裁定,美國總統川普加徵對等關稅逾越總統職權,屬於非法措施,因為關稅應該是國會核心權限。
美國總統川普表示,「我們有數百億美元流入我們國家,如果沒有關稅,我們會是一個非常貧窮的國家,我們會被其他所有國家利用,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我們的國家有機會變得再次難以置信的富裕,但也可能再變得難以置信的貧窮。」
川普首度承認,可能會因此被迫撤銷與歐盟等各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他在當地時間9月3日提起上訴,更警告如果失去關稅鉅款,美國恐怕會淪為第三世界國家。而目前上訴法院,則是允許關稅措施持續實施至10月14日。
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指出,「目前的狀況來看的話,美國政府依然是對各國可以課徵對等關稅,所以我國談判團隊現在的目標,就是要繼續替我國業者爭取更好也是更合理的關稅。」
經濟部長龔明鑫說,「如果美國的關稅政策有改變的話,那也許大家在這一個部分可能遭遇的困難,就會挑戰性會比較低一點,但是另外其他除了這個之外,另外比如說升級轉型上的支持,大部分(協助)還是持續會進行下去。」
不過學者分析,川普恐怕難放棄對外拉高關稅,可能選擇再動用301條款與201條款,分別是針對保護美國智慧財產權以及太陽能製造業。
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分析,「我認為現在對等關稅的影響,應該是最壞的情況,將來的話,如果說美國他要動用其他條款,我們台灣受到301的制裁,這個可能性不高。」
專家也分析,如果最終結果川普敗訴,則有望撤銷對等關稅的課徵,對於台灣傳產將帶來正向影響。
吳仲安/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