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年產值60多億4成輸美 災損加關稅衝擊業者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美國公布台灣關稅稅率是20%,高於日韓的15%,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產業界討論。其中年產值60多億元、有4成輸美的蘭花產業也立刻面對巨變,尤其在風災後花農們正忙著復原生產,如今又面對關稅挑戰,坦言恐怕是雪上加霜,心情格外沉重。
後壁蘭花園區的花農們忙著照料,蘭花產業外銷的主力商品是生產苗,需要經過近1年多的細心栽培才能夠外銷。而先前才剛歷經風災的考驗,如今美國對台灣的20%關稅的消息一出,業者坦言是雪上加霜。
玉沙農場場長莊政樺指出,「因為我們利潤沒那麼高,你20%我們好像也負擔不起,基本上講到後面不管哪一方,是買方承擔還是賣方承擔,到後面也都是消費者吸收,都會出問題,所以基本上我們還是希望政府可以幫我們談到更好的關稅。」
台灣蘭協秘書長曾俊弼回應,「這邊20%部分,我們美國客人也會做一些考慮,所以短時間內其實沒其他模式,減量市場趨勢一定會發生,調整我們附加價值模式,多出來的量要怎樣在其他市場做一些分配。」
佔有4成市場量的美國,外銷勢必產生劇烈衝擊,因此第一步已經有業者趕忙赴美,要和美國下游廠商協調接續的生產地轉移、全球市場的重新布局和國內技術的提升來因應。
同樣受到關稅影響還有台灣鯛,業者說目前基本養殖成本已經接近滿載,幾乎沒有利潤空間,希望政府能協助協調將關稅降到10%以下。
南瀛養殖協會理事長蔡阿玉認為,「因為我們還是希望以前是6%,現在那3個月當下是10%,如果他還是可以維持在10%,其實對我們加工廠跟原料端的產業是有幫助的。」
不管是蘭花或是臺灣鯛,產量大多集中在臺南,栽種、養殖都需要時間;台灣蘭花更是經過20多年的努力,才在美國市場打下一片江山,如今關稅的突然變化考驗業者韌性,更考驗政府因應的能力。
姜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