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全球年產4.6億噸塑膠 研究:塑膠微粒會在器官堆積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科學家已經證實塑膠微粒可以進入並堆積在人體的腦部和器官,塑膠微粒正在上演一場隱形的入侵。全球每年生產大約4.6億噸塑膠,其中有不少是一次性產品,讓人類和大自然正在承受苦果。面對微塑膠這個新興汙染物,仍然有許多待解的疑問。

《自然醫學期刊》今(2025)年初發表的一篇研究,首度證實塑膠微粒會進入並堆積在人腦。

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員陳裕政指出,「失智症的人,他發現他的腦的塑膠微粒,要比他的肝、腎來得多,甚至比沒有失智的人的塑膠微粒來得多。我以前也不相信說,奈米可能直接吸就跑到腦,我們有做過實驗,就去用200奈米的塑膠讓老鼠去暴露,發現說確實一吸之後,這個腦就有發螢光反應,在肝、腸胃道、腸是有發現塑膠。」

塑膠微粒的致病關係,以及奈米級塑膠的狀況,將是後續研究的重點。

陳裕政提及,「到底暴露到多少,人才會生病?在人體上面大概還沒有這樣子的資料,不過動物他們有在做所謂的,我們叫劑量反應關係,我們說多少量,慢慢地,你這個什麼樣的反應,那就可以看得到。」

塑膠微粒還存在另一個未知的風險,它可能在水中和空氣中,吸附或釋放物質,成為傳播的載體。

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副教授許瑞峯說明,「它在製造過程中呢,原本就有添加一些塑化劑或者是阻燃劑,甚至是一些UV的filter(紫外線過濾),那這個就容易,當你變小的時候,它就慢慢釋出。」

綠色和平專案主任張凱婷指出,「塑膠中含有的化學物質就有超過1萬多種,那其實其中已經有3000多種的化學物質是證明對人體有害的,其他的是還不是說證明對人體無害。」

當塑膠微粒無所不在,甚至開始入侵人腦,能否喚醒世界即刻按下減塑啟動鍵。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