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宜蘭養殖漁業生產區劃設近30年 縣府啟動邊界調整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宜蘭有7大養殖漁業生產區,約1400公頃,已劃設將近30年,隨著時代的變遷,部分魚塭已經廢棄,但土地劃入養殖區,地主認為難以進行其他利用,爭取劃出,縣政府蒐集意見後,決定啟動養殖區邊界調整,分兩階段進行,今(2)日在礁溪辦理說明會蒐集意見。

廢棄魚塭完全沒有水,增氧水車也沒有啟動,宜蘭共有7大養殖漁業生產區,分布於壯圍、五結、礁溪及頭城等鄉鎮,已劃設將近30年。隨著時代變遷,廢棄魚塭增加不少,更不利公共建設投入,宜蘭縣政府決定調整邊界範圍。

礁溪鄉時潮村今舉辦說明會,養殖區地主參與並關心自身權益,他們認為魚塭廢棄多年,沒有使用,繼續劃設在養殖區範圍內,土地難以進行其他利用,爭取劃出。

礁溪鄉民陳小姐說:「我的部分有一些在養殖區範圍內,現在要劃出,讓它土地整塊比較完整。」

礁溪鄉民林小姐說道,「已經很久沒有養魚了,覺得要將土地劃出養殖區範圍,改做農地。」

宜蘭縣政府表示,養殖漁業生產區內的土地並無限制農舍興建,若要從事非養殖漁業行為或非養殖漁業產業,就需申請劃出,這次養殖漁業生產區邊界調整將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調整礁溪時潮、常興以及頭城竹安3個養殖區,將部分位在養殖區邊界,但已不具養殖事實的土地劃出範圍。

宜蘭縣政府農業處長李新泰說明,「邊界微調部分,會再徵詢相關養殖區的漁民以及協會意見,並做後續定案調整。」

宜蘭縣政府指出,礁溪時潮、常興以及頭城竹安三個養殖區,在蒐集完意見,並確定調整方案後,預計年底會送漁業署核定;至於壯圍、五結等養殖區,因地主意見較多,將納入後續第二階段再調整。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