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司機腦部研究 不靠GPS海馬迴體積變大
在英國倫敦開了25年計程車的曼寧,對於城市裡的大小巷道瞭若指掌,除了考職業駕照時需要記憶2萬6千多條街道的確切位置,多年來累積的道路經驗,只要乘客隨便說一個地名,他的腦內自然就會浮現最佳路徑,他自認他的腦袋比Google Map和衛星導航還要靈光。
英國計程車司機曼寧說:「途中可能會遇到事故、道路施工或其他突發狀況,這時我們必須立即改變路線,我相信電腦也能做到這一點。但說到像衛星導航這類的系統,我們一次又一次證明,我們絕對能輕鬆勝過它,這是毫無疑問的。」
像曼寧這樣擁有豐富腦內地圖資訊的計程車司機,成了研究人員眼中最佳的研究目標。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團隊招募計程車司機加入實驗,請他們規劃特定路線,並詳述行經的街道,再藉由模型進行分析,試圖了解司機如何獲得最佳路徑的思考過程,這將有助於改良AI行車系統的效率。

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史比爾斯指出,「衛星導航系統確實非常強大,例如Google 地圖,可以清楚告訴我需要去哪裡。然而這與人類規劃方式,以及那些優秀的司機的關聯還不清楚。人類司機能規劃出驚人的路線,在吃完1根香蕉後,大腦可有效率地運作,AI卻得消耗大量資源才能做到同樣的事情。因此我們或許可以學到一些技巧與效率,從倫敦的計程車司機身上來打造更好的AI,同時開發結合人類錯誤與規劃特點的AI系統。」
1項針對計程車司機腦部發展的研究顯示,司機在執業2到4年後,腦中海馬迴的體積會變大,海馬迴主掌記憶和空間定向能力,這除了意味著人腦有再開發的潛力,造成海馬迴萎縮的阿茲海默症,或許也能有治療和預防的可能性。
倫敦大學學院認知神經科學教授史比爾斯進一步指出,「計程車司機所培養的技能,或許能讓他們在某種程度上,減少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最近有研究證據顯示這是可能的,不過這仍然是進行中的研究方向。如果我們能從這些司機身上學到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未來或許能找到方法改善人們的腦部功能,並減輕阿茲海默症帶來的負擔。」
在網路和AI工具日益發達的時代,人手一機的便利性讓生活更有效率而且獨立。然而人類大腦擁有更大的彈性與應變能力,這是人工智慧尚未達到的領域。人工智慧和人類之間,還有更多可以相互學習與切磋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