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高歐美10年 估與生活習慣有關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衛福部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未滿50歲的乳癌年輕型患者人數佔所有乳癌患者的32%,是歐美國家的1.3倍。國家衛生研究院發布研究,顯示台灣乳癌常見「致癌基因突變」與西方國家患者相似,患者相對年輕化,推估是受到生活習慣等其他因子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基因檢測可為約39.5%的晚期乳癌患者提供治療選擇,也有助標靶藥物開發。

乳癌為台灣女性發生率最高的癌症,發病年齡更有年輕化趨勢,40到50歲已為高發年齡,比歐美國家約早10年。由於乳癌的亞型多樣化有不同治療反應,研究團隊利用次世代定序檢測分析116份台灣乳癌檢體,統計出常見突變的7種致癌基因,結果顯示,與西方國家患者相似。

國衛院癌症研究所助研究員級主治醫師陳尚鴻表示,「研究結果我們會比較推向其實乳癌年輕化是因為這些表觀調控,就是根據環境、文化、飲食或是生活作息這各方面的不同,而對這個癌細胞產生癌化、惡化,推波助瀾的效果。」

研究團隊指出,乳癌患者在臨床治療藥物的選擇,可依據荷爾蒙受體與第2型人類表皮細胞受體的表現,分類為3種亞型。而基因檢測可為約39.5%的台灣晚期乳癌患者提供治療選擇,作為臨床治療參考,也有助於未來乳癌標靶藥物的開發。

國家衛生研究院主秘洪文俊表示,「有一些藥物現在已經在臨床使用,但是它可能是核准在其他的癌症而不是乳癌,必須要藉由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有更明確的證據以後,它才能夠真正用在乳癌上面。」

這項剖析台灣乳癌細胞常見基因變異及潛在臨床應用,研究成果已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Cancer Medicine》。研究團隊期待,透過基因檢測早期發現並給予精準治療,協助患者抗癌。

823公投》重啟核三,你怎麼看?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