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利安6號火箭首度升空 成功施放衛星進入地球軌道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由歐洲研發的亞利安系列載運火箭的最新型亞利安6號,於台灣時間10日凌晨3時左右,從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太空中心發射升空。這是亞利安6號首度實地測試,雖然最後一節載具重返大氣層的任務最終失敗,但施放衛星進入地球軌道的任務取得成功,讓參與計畫的歐洲各國鬆了一口氣。
法屬圭亞那當地時間9日下午4時,亞利安6號火箭拖著長長的火焰直衝天際。目前商業太空飛行用的載運火箭,屬於歐洲國家本身的就只有亞利安系列。服役25年的亞利安5號,已經在2023年退出太空行列。接班的亞利安6號,研發過程遇上新冠病毒疫情延遲進度,所幸最終的測試都順利完成。
亞利安火箭計畫前專案經理艾爾巴特表示,「歐洲靠自己上太空這點極為重要,讓我們用自己的資源做新的應用。這就是亞利安6號的意義,這一天對我們(歐洲))非常重要。」
接下來實際的太空任務,將從2024年第4季展開,為法國政府發射軍用衛星,然後是2025年總共有8趟任務,包括首度使用4個助推火箭的亞利安6號64型。
至於另一個太空大國美國,則是有4名太空人完成了在模擬火星基地隔離居住378天的實驗,並於日前出關。
參與實驗太空人安卡瑟拉瑞烏認為,「這令我感到驚奇,可以入住火星沙丘阿爾發基地,為我心心念念的一件事做出貢獻,那就是把生命帶到火星。」
4位太空人是在2023年6月開始閉關,在與外界完全隔離的狀況下生活與執行任務。這個佔地約48坪、由3D列印材料組裝的模擬火星基地內,太空人必須靠著事前準備的存糧,以及自行栽種植物解決糧食問題。另外,他們與外界的通訊也完全模擬火星與地球之間,長達22分鐘的訊號延遲。
NASA詹森太空中心工程部主任茱麗葉克拉瑪說明,「我們藉此了解假設與建築如何運作,計畫遇上了現實會如何,太空人每天如何在現制下進行操作,這樣的模擬相當重要。」
下一階段的模擬火星基地實驗,預計在2025年上半年展開,篩選太空人的工作已在進行中。至於第三也是最終階段,則要等到2026年。
楊宜珊/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