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方程式賽車開跑10年 成傳統車廠轉型研發捷徑

雖然少了一級方程式賽車F1震天響的引擎噪音,不過電動方程式賽車依舊讓賽車迷血脈賁張。從2014至2015賽季開跑以來,電動方程式大賽的比賽用車已歷經3次的科技躍進。
最新的第3代賽車儘管車身尺寸和前兩代大同小異,但不僅車身重量減少60到80公斤,最新的電動引擎出力上限也提高至少50%達到350千瓦,最高時速從以往的225公里至280公里左右,一舉提升到320公里。另外,第3代比賽用車改成4輪驅動,除了提高車速,也讓動力系統回充電力的功能再升級。
Formula E的賽車手如果要對電池進行充電,方法就是「再生制軔」,第3代的電動方程式比賽用車在前方加裝另一組動力系統,這樣再充電的來源就不只後輪,而是4個輪子一起加入再充電行列,這個電力可儲存在電池內,讓車子能在更長時間內跑得更快。

這其中的關鍵就是稱為「逆變流器」的零組件。從電池釋放出來的電能屬於直流電,必須轉換為交流電之後才能送往電動馬達驅動車輛前進。
捷豹車隊車手米奇伊凡斯表示,「我們這個類別的車,出力有2個等級,也就是300千瓦和350千瓦。排位賽時兩者都會用到,視時機而定。但決賽時的電能管理就不一樣。因為我們必須嘗試產生40%的電力,其他類別的賽車沒有這種問題。」
雖然是電動方程式賽車,但幕後支持車隊的車廠並沒有美國特斯拉,或是中國的比亞迪這些專門生產電動車的業者。反而是英國的捷豹、日本的日產、德國的保時捷等生產汽柴油車輛的業者積極投入。
美國乾淨能源科技新聞網分析指出,許多國家已把電動車列為未來汽車政策的既定方向,但傳統車廠要轉型研發電動車,除了起步較晚,要在短時間內累積足夠的know-how,一定要走捷徑,參加電動方程式賽車,就成為這些車廠的最佳選擇。

捷豹車隊主管巴克萊認為,「我們的科技規範是要確保研發的成果得以上路,也就是能用在你我未來開的電動車上。」
除了藉著高張力的比賽把車輛的極限潛能激發出來,電動方程式賽車也是電動車科技的最佳實驗平台。例如第3代電動方程式的比賽用車,不僅邁入4輪驅動的境界,也大幅提高回充電力效率。這些成果未來都有可能應用在新的電動車上,出現在你我的周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