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年輕技術藍領增 高風險勞動環境待改善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南韓從事技職工作的千禧及Z世代勞工逐漸增加,但高風險職業的勞動環境卻不見改善,重大工殤事故還是頻傳。專家呼籲加重違規企業的懲處,並擴大納管對象,有些企業也建議政府訂出更詳盡的法律規範。
從餐飲、旅宿到製造業,愈來愈多南韓年輕人投入技職工作。考量到薪資與前景,他們願意成為擁有技術專業的藍領階層。
而根據南韓政府今(2023)年3月數據,擁有正職穩定工作的15到29歲人口,比前一年減少了大約4萬人,約聘和兼職勞工人數則超過2萬人。儘管年輕勞工不介意「體力活」,南韓勞動的環境卻讓人感到不安。
南韓報導指出,當南韓的職災致死情況,每萬人的死亡率高達0.43,儘管看似不高,卻在38個OECD國家中排行第34,OECD國家平均僅0.29。
過去發生職災事故的族群,大多集中在5、60歲勞工,近來卻也有不少千禧世代及Z世代青年受影響。
雖然政府這幾年多次修訂勞動安全相關法令,加重懲處50人以上企業違規行為,讓職災死亡總人數略微降至644人,受新法規範的企業中,重大事故致死人數卻不減反增。
此外,像是外送工作等青年喜愛從事的高風險職業,或中小型承包公司和自雇業者,卻未必受到法律規範,業者可能為了節省成本,忽略安全措施。
弘益大學法律系教授趙熙景表示,「自亞洲金融風暴之後,許多企業決定削減雇用勞工數,把工作外包出去。尤其是營造業、重工業及製造業。而在南韓面對職災及致死事故,雇主受到的懲處和罰金依然很低。」
南韓報導提及,一名20多歲的年輕人一個月之前,在修理電梯時跌落而死,但修電梯的工作不在職災保護規範內。本來應該兩個人一起修理,但只有一個人,他已經請求支援卻沒有得到回應,最後不幸死亡。」
專家指出,除了國家修法並加強檢核勞動環境,企業本身也得自行制定工作安全守則。許多公司則反映現行法令不夠清楚,希望政府訂出更完善的細節,產業界才有辦法改正和執行。
陳宥蓁/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