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改善農業缺工 農委會成立機械代耕體系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為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輔導農事服務團,從整地、移植、田間管理與採收都以機械化作業。希望未來能與各地團體成立機械代耕體系,導入小型省工省力機具設備,有農場預估,至少能省下一半的人力與工資。
過去若要種植高麗菜都需要人力分工,有人備苗、有人種植,以種植一分地高麗菜來說,至少要出動4至5個人,工作5小時以上,但現在若透過移植機種植,不用1小時就能完工。
台南高麗菜農胡先生指出,「我們更能控制行寬株距,因為現在人口凋亡老化,農村人力都是70、80歲阿嬤在幫我們種,用機器一方面我可以更好控制行株距。」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說明,「平常一分地4個人要6個小時,等同是每小時24個人,可是如果用機械化,一分地只要1個人1個小時。」
農委會表示,為了改善農業缺工問題,農委會106年開辦農業人力團,每年派工達40萬人,服務農家超過9000家,現在再輔導農事服務團,從整地、移植、田間管理到採收,都以機械化作業,提升各農業團作業效率。
新湖合作農場理事長陳清山提及,「大面積來作業可能他可以降低到工人只需要降一半人數,最主要就是在搬運的部分,不用再勞務在搬運。」
有合作農場表示,未來若能透過機械代耕體系,至少能省下一半的人力與工資。對此農委會則表示,這次以輔導蔬菜為示範生產實作,後續會逐步增加作物品項,透過多種方式來解決農業缺工問題。
陳祖傑/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