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6月台鐵鳴日號觀光列車,行經東部幹線南平站後,發生上下異常晃動,運安會介入調查,發現該路線因為鐵道局進行工程,限速50公里,不過列車實際通過速度是83公里,台鐵產業工會指出,鐵道局施工時「橫向聯繫」出問題,讓司機員直到行駛接近該路段,才知道要減速。交通部表示,將對台鐵相關人員做出懲處。
列車劇烈晃動,嚇壞車上旅客。
去年6月鳴日號觀光列車通過花蓮站往南,行經南平站後,發生這樣的異常狀況,雖然無人傷亡,不過運安會啟動調查,還原當時「鐵道局」正在南平站到萬榮站間,進行雙軌化土建及電車線工程,施工區有限速50公里,不過司機員訪談紀錄顯示,事前沒收到通知,是接近施工地點才知道要慢速行駛,隨即就目視發現軌道高低不平整,接著因為「車身劇烈震動」沒有注意到速限,事後行車資料顯示,列車通過速度是83公里。
台鐵產業工會秘書長朱智宇指出,「除了超速的部分,運安會的報告裡面,台鐵的部分責無旁貸以外,做為施工單位的鐵道局,到底有沒有善盡責任來去告知台鐵,不管是機務段還是現場的司機同仁說,今天有要進行施工的過程。」
產業工會指出,運安會的事實資料只看到「速限超過」,卻沒呈現,可能是鐵道局訊息傳遞有問題導致司機員應變不及,學者分析,交通部目前致力於台鐵公司化,但也要同步檢視,台鐵是否「同時」在提升安全以及準點率,鳴日號事件只是個案,基本功還是要做好。
中山大學財務管理學系張玉山教授表示,「組織文化裡面SOP的落實,還要再繼續努力,摸著石頭過河,穩健提供服務是它最重要的事,它不能再出錯了。」
學者直言,台鐵和高鐵服務水準還是有落差,不過這也是過去幾十年來,相關政策所導致,不論是採購導致車種複雜,或是低薪無法留才,讓技術出現斷層,政府要給台鐵足夠的資源,公司化只是過程,不是問題的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