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委員會通過晶片法 推晶片外交與台灣合作

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24日表決通過歐盟晶片法草案及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還罕見將第三國合作明確納入台灣。專家說,假使最終版本能保留修正案,仍期待台歐盟外交關係升級,但也必須認知到,升級目的是建立針對晶片短缺的處理管道。另外也有專家認為,可以避免例如中國這樣的數位威權的輸出。

歐洲議會產業暨能源委員會,24日表決通過歐盟晶片法草案及修正案,要求歐盟展開晶片外交,其中修正案還罕見將第三國合作明確納入台灣。專家分析,最終版本還沒確定,不過假使修正案能保留通過,對台灣半導體產業會有正面影響,但要冷靜對待。

中經院WTO及RTA中心資深副執行長李淳說:「未來我們會期待台歐盟會在外交關係上有所升級,但是呢,我們也必須了解到,這個升級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建立一個針對晶片短缺的處理管道,並不是台歐盟關係全面的升級。」

專家說台灣半導體產業以代工為主,利益跟客戶一致。以台積電為例,先進製程都留在台灣,各國客戶希望分散風險,加上台積電是以服務客戶來做海外布局。草案若正式通過,有助降低台積電赴歐洲投資成本。

也有專家從戰略角度分析,台歐盟強化晶片合作,可以避免例如中國這樣的數位威權的輸出。

國防院戰略所長蘇紫雲認為,「未來就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晶片除了是價格之外,還有很重要就是安全價值。特別是對於文明安全的這個保護,避免中共這種數位威權的輸出,來保護我們數位民主的這個正當使用。」

至於美中晶片戰,雖然美國尚未說服荷蘭加入制裁中國,但荷蘭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ASML,在半導體製造佔有一席之地,美國將在27日和荷蘭,針對向中國出口半導體設備的新限制。專家也說,台灣跟民主國家深化半導體合作,不只能加強互信,還可望帶動政治安全、經濟循環的良性效益。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