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連15年排10大癌症首位 除基因外也受肥胖飲食影響

國健署公布了國人最新的癌症登記統計,在2020年有12.1萬多人罹癌,比前一年增加了700多人,其中大腸癌連續15年排在十大癌症第1位。有醫師和營養師分析,大腸癌的罹癌機率除了因為基因變異的影響之外,肥胖、愛吃紅肉以及纖維攝取不足等飲食習慣,也會增加風險。

碗盤上滿滿蔬菜、水果,衛福部提倡的天天5蔬果,實際做到的人並不多,據醫師及營養師觀察,除了遺傳、基因變異等因素,飲食西化、愛吃紅肉等高油脂或醃製肉品等,不只會造成肥胖,同時可能增加罹患大腸癌風險。

高醫營養部營養師李純瑜指出,「蛋糕這些高熱量的甜食,香腸等,其實這些飽和性脂肪飲食比較高,又過度加工的一些食物,對大腸癌的發生率來講,是會比較有影響。」

衛福部國健署公布2020年國人癌症登記最新統計,新發生癌症人數為12萬1979人,比前一年增加725人。10大癌症排序中,大腸癌連續15年蟬聯第一位,有1.6萬多人罹患大腸癌;其次是肺癌、女性乳癌、肝癌、及口腔癌。

國健署長吳昭軍說道,「大腸癌發生的原因非常的多,這些紅肉或者是酗酒,西式的飲食習慣也會去影響。」

癌症號稱頭號健康殺手,其中最多人罹患的大腸癌,也有醫生注意到,患者年紀層有下降趨勢,引起醫界關注及討論,是否該調降大腸癌篩檢年齡。

大同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張景翔表示,「罹患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的趨勢,也促使我們有在討論說是否要將大腸癌的篩檢,從50歲到75歲下移到從45歲就開始要進行2年1次的大腸癌篩檢。」

醫師跟營養師都提醒,除了減重以外,可採用攝取富含礦物質鎂、鈣、鉀食物或大量蔬果,少量肉的地中海飲食,從最根本的飲食型態改變,才能有效保健腸道,降低罹癌風險。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