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峰飛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 前中科院長:已完成戰術測評

(圖/軍聞社)
國防部中山科學研究院前院長龔家政近期接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歷史訪問,首度證實, 雲峰計畫是研發代號W-99的超音速巡弋飛彈,運用衝壓式引擎起飛到某個高度,點燃引擎發射,巡弋速度可達3馬赫以上,射程超過1000公里、涵蓋北京。而台灣自有飛彈有哪些?雲峰飛彈對台意義為何?《公視新聞網》帶您一文來了解。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近日出版《龔家政先生訪問紀錄》,書中揭露多項飛彈的研發歷程。2004年至2007年時任中科院長龔家政表示,因台灣不是國際「飛彈科技管制建制」的成員,中科院採買飛彈零組件過程常受阻撓,即便買射程300公里的飛彈零組件也常被刁難。

「飛彈科技管制建制」是什麼?為何台灣受阻撓?

飛彈科技管制建制(Missile Technology Control Regime,MTCR),是非正式、由自願的國家聯盟構成的多邊出口管制制度,目標是為規範與管制參與國的飛彈技術輸出與擴散,只要系統載重超過500公斤、射程超過300公里,可搭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系統與技術都將被管制,至今已有35個會員國,而中國為擁有最多彈型的非簽署國。

龔家政在訪談中表示,中國軍事科技近30年快速崛起,因為中國可以向各國「買所欲買」,反觀台灣武器購買只限所謂防禦性武器,零組件採買「處處受限」,需經先進國家同意,因此在種種條件下只能靠自行研發。

「雲峰飛彈」是什麼?對台有何意義?

據龔家政訪問紀錄,雲峰計畫是研發代號W-99的超音速巡弋飛彈,W-99飛彈運用衝壓式引擎,起飛後到某個高度,點燃引擎發射,速度約在3馬赫以上,到達目標之前高速垂直下墜,對準目標攻擊,具有強大的穿透破壞力。

龔家政表示,此計畫中的雲峰飛彈屬於高空超音速巡弋飛彈,「非常不容易被攔截到、很有嚇阻效果」,當時僅有美俄在研製,台灣的自製計畫從已故總統李登輝時就已建案,經過10多年到他任內,正值工程發展階段,最後也在他任內完成「戰術測評」,將成為台灣具有實質的嚇阻力量。

台灣自有飛彈有哪些?

台灣目前自有飛彈分為兩種,一種為地對空,主要作用於「自我防衛」,一種為地對地,具有「實質威嚇」作用。

地對空飛彈為「天弓飛彈」共有三型,天弓一型的射程為100公里,二型跟三型都是200公里。

根據美國華府智庫Project 2049 Institute的報告顯示,台灣2014年至少在雙北、台中、台南、高雄、花蓮、台東、澎湖、馬祖設有天弓飛彈的陣地。

地對地飛彈則包含「雲峰飛彈」及「雄二E」,龔家政於書中也透露雄二E飛彈細節,雄二E分為A型、B型彈兩款,A彈射程500公里,B彈1000公里,兩款彈引擎不同,代號「鯤鵬計畫」的B型彈採用渦輪扇引擎推進系統,可在省油狀態下飛更遠。兩款已分別在2004年、2007年完成試射。

專題|土耳其百年震殤 「鬆餅式坍塌」為何釀禍?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