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是全球共識,台灣也喊出2050要達成淨零排放。但有民間團體在9月期間進行調查,發現有超過6成的民眾不知道淨零排放為何。就算聽過,但何時達成淨零也只有3成民眾知道是在2050年,另外近一半民眾認為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的表現並不好。
台灣跟上國際潮流,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但民眾對淨零似乎很陌生。根據媽媽氣候行動聯盟透過手機與電話調查,取得1075份有效樣本,發現高達63.3%民眾不知道何為淨零排放,就算知道,也只有30.3%知道是在2050年達成。
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常務理事徐光蓉說:「所以我們台灣大概只有10%的人,(正確)知道我們有這麼一個政策。」
調查也顯示,48.6%近一半民眾認為政府在因應氣候變遷的表現不好。而政府曾表示2030年後可加速減碳的說法,媽盟表示不太認同,日前環保署長張子敬接受震傳媒專訪時也提及,現有技術無法達成目標,應寄望新科技,媽盟也認為是推託之詞。
環保署長張子敬於10月31日表示,「2030到2050以現在的技術是做不到的,所以要期待說2030到2050是不是現在大家在研發的這些技術,能夠成熟可以被應用,大家才能達到2050(淨零目標)。」
徐光蓉指出,「目前的科技都沒有很認真的去推廣,所以它未來在依賴未來的新科技,比較是一個推託之詞。」
徐光蓉以歐洲舉例,新建築應有零排碳,每年要更新多少建築,但在台灣完全沒有。而安裝小型光電,很多也不知道怎麼做。此次調查也顯示,民眾認為最該負責減少碳排的是企業,7成以上更認為不管其他國家做不做,台灣都該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