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原住民主角掌鏡 紀錄片《The Territory》守護亞馬遜雨林

張淑芬/編譯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一部捍衛亞馬遜的紀錄片,歷經3年拍攝完成,融合原住民和西方的視角,探討人與土地的連結,為人類對待大自然的方式提出批判性的觀察,獲得日舞影展在內的12項紀錄片大獎。

紀錄片導演普里茲拍攝的《The Territory》,深入亞馬遜雨林的心臟地帶朗多尼亞州。烏魯尤瓦瓦族世代居住在這裡,為了對抗農民與礦工侵門踏戶,18歲的比泰特帶領族人捍衛部落,保護所剩無幾的雨林淨土。

紀錄片是導演視角所陳述的觀點,但《The Territory》的掌鏡人是18歲的主角比泰特和族人。

由於開拍時遭遇新冠疫情,烏魯尤瓦瓦人口不到200人,為了防疫,嚴禁外人進入部落,普里茲將攝影機交給比泰特,他帶著族人拍攝,說自己的故事,也使用無人機協助攝影。每完成一個段落,就透過通訊軟體討論對焦,最終完成這部拯救亞馬遜雨林的紀錄片。

《The Territory》導演普里茲表示,「看到18歲年輕人比泰特在拍攝時展現的熱情與精力,真的很有感染力。」

普里茲觀察比泰特和年長族人的差異,在於他出生在網路世代,熟悉社群語言。而紀錄片的執行製片特賽希魯伊,是24歲的法律系學生,她是2021年聯合國氣候峰會中唯一上台發言的原住民女性。她認為烏魯尤瓦瓦人是亞馬遜雨林最後的守護者,這一代再不採取行動翻轉氣候問題,後代子孫的生存岌岌可危。

特賽希魯伊在2021年的氣候峰會上說:「我們必須參與決策過程治療地球,所謂的氣候正義,唯有透過原住民族的智慧才能做到。」

《The Territory》可說是烏魯尤瓦瓦族人出品的紀錄片,融合原住民和西方的視角,為人類對待大自然的方式提出批判性的觀察。普里茲表示,這部紀錄片不全是站在原住民的立場,想在雨林求生存的新移民也有話要說。

普里茲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是正直的先行者,開拓荒野變成自己的資產,有什麼比這更好?這就是巴西建國的根基。但多數的殖民地都是徵用原住民土地,暴力就隨之而來。」

鼓勵開墾雨林以促進經濟發展的巴西總統波索納洛,上任3年多,亞馬遜森林遭墾伐的面積比過去10年增加7成,剝奪了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也激化開墾族群與原住民的對立。

亞馬遜是地表最大、物種最多樣化的熱帶雨林,溫室效應影響亞馬遜雨林調節氣候的能力。亞馬遜原住民捍衛土地不只是為了自己,也關係著人類存續,這也是《The Territory》要表達的觀點。

普里茲說:「他們捍衛自己和家園,但很重要的是,巴西以外的人要知道他們也在捍衛我們,他們的工作是協助我們減少碳排為暖化地球帶來的不良影響。」

地球有難,人類不分種族都是命運共同體,《The Territory》希望喚醒身為地球物種的一份子,我們擁有美好生活的前提,是履行保護環境的責任。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