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珊瑚礁「摩艾石像」斷裂 港口工程肇禍遭罰3萬

上個月底,綠島的珊瑚礁摩艾石像被發現斷裂,經過台東農業處調查,發現是縣府委外廠商,進行港口災修工程導致,已經開罰3萬元,要求改善。只是,近日又有當地潛水教練直擊,同個潛水區內,大片珊瑚礁岩,遭到鐵鍊和船錨重壓破壞,農業處表示,後續會找廠商與保育人士等人士討論,找出在工程進行與減少環境破壞的解決方式。

下海潛水,美麗的珊瑚景色,映入眼簾,綠島石朗潛水區,有著豐富海洋生態。但上個月底,當地潛水教練,看到這一幕,心都碎了。這是被潛水客號稱,復活島摩艾石像的珊瑚礁,已經斷裂成兩半,倒在沙地上。

潛水教練邱義峰說,「一下去就發現,水裡面的石頭非常凌亂,有被拖行的痕跡,我沒有去想說,它可能是人為的。」

畢竟摩艾石礁,體積龐大,教練從沒想過會是人為破壞,而經過農業處調查後,認定是縣府委外廠商造成。因為綠島南寮漁港,承包商在進行港口災修工程,對交通船進出、港區穩定很重要,由於消波塊得從台灣本島運送,而船隻進港前,需下錨煞車,才導致珊瑚礁摩艾石像斷裂,已經開罰3萬元。

台東縣農業處長許家豪說,「當時第一次平台船過去,有破壞到我們的珊瑚礁,那這一部分我們依照我們的漁業法,我們也已經做裁處的動作,我們先開罰了3萬。」

委外廠商遭開罰,已經要求改善,不過,這2天,又有另一名教練下水,直擊在同個海域內,有纜繩和船錨,重壓在珊瑚礁群上,農業處則表示,會請廠商和當地潛水教練等人,開會討論,找出工程進行,和減少環境破壞的解決辦法。

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鄭明修說,「這錨繩他以為,大海裡就是沙地,或是固定的礁盤,他沒有想到很多台灣的海域都有可能有珊瑚礁,施工部門應該注意工安的問題。」

珊瑚礁被破壞,過往不時發生,上個月初,宜蘭也發生海洋保育署,為了監測珊瑚,在珊瑚上釘營釘,用來定位。

學者點出,錨鍊、鋼鐵等,直接破壞珊瑚礁,很可能難以恢復,甚至造成死亡,無論任何工程進行,還是學術調查,都不該忽視珍貴的海洋資源,在發展和保護間找到平衡。

專題|改造地獄路 台灣行人路為何難行?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