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什麼是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黃瑽寧醫師解析前兆症狀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台大醫院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林銘泰5日於臉書分享,一名10歲男童確診新冠肺炎輕症,康復後出現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一度入住加護病房搶救,引發家長擔憂。馬偕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黃瑽寧今(6)日參與指揮中心記者會,親自解析MIS-C前兆症狀。

什麼是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

黃瑽寧指出,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起因為感染新冠肺炎後,「病毒已經清除,但身體免疫不打算冷靜」,造成多器官系統損傷,好發於0至19歲年齡層,且以6至12歲幼童居多,發病高峰期為染疫後的2至6週。

不過MIS-C的發生率為何?目前仍未有明確數字,黃瑽寧解釋,根據國外研究,亞洲人的MIS-C低於白人、黑人及拉丁裔,且Omicron病毒的誘發率又比Alpha、Delta病毒還低,難以引用研究數字,若以極悲觀的情形粗估,約為萬分之一。

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的症狀有哪些?

黃瑽寧提醒,孩童確診康復後若突然發燒,持續3天(含)以上,且實驗室檢查顯示發炎指數上升,並具備以下2種以上症狀,極高度可能是發生MIS-C:

  • 出疹或結膜炎、黏膜發炎
  • 低血壓或休克
  • 心肌功能受損:心包膜炎、腹膜炎、冠狀動脈異常
  • 凝血功能異常
  • 急性腸胃道症狀:腹瀉、嘔吐、腹痛

黃瑽寧也簡單整理,若孩童連續發燒,並出現以下任一症狀,應立即就醫。

如何預防孩童多系統炎症徵候群(MIS-C)?

黃瑽寧引用國外研究指出,僅接種一劑疫苗,便能使MIS-C的發生率降低97%,以目前台灣青少年與兒童的接種百分比,家長不必特別擔憂。

現在加入公視會員,除了有專屬推薦新聞,還有機會免費喝咖啡!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