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庇護島「撞島」頻傳 交通局勘察:按規定左轉不會撞上
薛宜家 林志堅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因應高齡社會,台北市忠孝東路在上個月施作完成「行人庇護島」相關工程,如果變燈了行人還在斑馬線上,可以站上庇護島等候。不過完工之後,卻發生多起車輛「撞島」意外,台北市交通局表示,已經在庇護島上增加反光條等裝置,提醒駕駛人要特別注意。
來到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附近的路口,在斑馬線外圍新增設了庇護島,行人來不及穿越馬路時,可站上庇護島等待。只不過實地觀察,很多民眾還不知道庇護島的功能,也有駕駛覺得,多了庇護島反而感覺有點危險。
「大家如果開車,真的沒看到那個小小的東西,我覺得下面一定會卡住那個底盤。」行人說。
計程車駕駛表示,「比如A柱會有死角,對阿眼睛老了眼睛退化,(記者:不容易看到這樣?)對。」
就有民眾日前目擊,庇護島在12月完工以來,發生多起車輛「撞島」事件,有計程車像這樣直接開上庇護島,而這輛銀色轎車還撞到安全氣囊都爆出來。台北市交通局解釋,因為當時剛完工,用路人還不習慣新裝置,在事故發後,已經在庇護島上貼上反光條和直立的警示標示。交通局實地勘察也發現,其實車輛如果是按照規定左轉,並不會撞上庇護島。
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科科長謝霖霆表示,「到路口中央再開始做轉向的動作的話,其實是不會輾壓到這個庇護島的。可能部分有些用路人他的轉向行為會提前轉彎的動作,俗稱就是類似切西瓜。」
交通局表示,根據國外相關研究,設置庇護島不只能提供行人停等空間,也可以減少車輛違規左轉的駕駛行為。對於北市庇護島增設後發生交通事故,會加強宣導和檢討,希望回歸保障行人安全的初衷。
來到台北市忠孝東路一段附近的路口,在斑馬線外圍新增設了庇護島,行人來不及穿越馬路時,可站上庇護島等待。只不過實地觀察,很多民眾還不知道庇護島的功能,也有駕駛覺得,多了庇護島反而感覺有點危險。
「大家如果開車,真的沒看到那個小小的東西,我覺得下面一定會卡住那個底盤。」行人說。
計程車駕駛表示,「比如A柱會有死角,對阿眼睛老了眼睛退化,(記者:不容易看到這樣?)對。」
就有民眾日前目擊,庇護島在12月完工以來,發生多起車輛「撞島」事件,有計程車像這樣直接開上庇護島,而這輛銀色轎車還撞到安全氣囊都爆出來。台北市交通局解釋,因為當時剛完工,用路人還不習慣新裝置,在事故發後,已經在庇護島上貼上反光條和直立的警示標示。交通局實地勘察也發現,其實車輛如果是按照規定左轉,並不會撞上庇護島。
台北市交通局交通管制科科長謝霖霆表示,「到路口中央再開始做轉向的動作的話,其實是不會輾壓到這個庇護島的。可能部分有些用路人他的轉向行為會提前轉彎的動作,俗稱就是類似切西瓜。」
交通局表示,根據國外相關研究,設置庇護島不只能提供行人停等空間,也可以減少車輛違規左轉的駕駛行為。對於北市庇護島增設後發生交通事故,會加強宣導和檢討,希望回歸保障行人安全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