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白犀牛瀕滅絕 科學家嘗試人工生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北非白犀牛是最瀕危的哺乳類動物之一,有跨國團隊在18日,從目前全球僅存的兩隻雌性北非白犀牛身上取出卵子,由於牠們無法懷孕,所以會利用人工生殖方式,來尋找代理孕母產下後代,避免北非白犀牛徹底滅絕。
輕拍母犀牛的臉頰安撫,邊操作精密的儀器,科學團隊正攜手合作,從北非白犀牛體內取出卵子。
娜金和法圖是世上僅存的2隻雌性北白犀,2018年全球最後1隻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後,要復育這種瀕臨滅絕的犀牛,就只能透過人工生殖的方式。跨國研究團隊18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順利取出10個卵母細胞,將跟時間賽跑,空運送往義大利實驗室,進行人工授精。
犀牛保育專家斯泰斯卡爾表示,「如果要開始繁殖北非白犀牛,一隻是不夠的,需要盡可能多的犀牛寶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重複採集卵子,最好能每三個到四個月一次,必須視母犀牛的健康狀況而定。」
由於娜金和法圖皆無法懷孕,研究團隊表示,將讓取出的卵子與先前冷凍保存的雄性北白犀精子結合,另外選定一隻雌性南非白犀牛作為代理孕母。約一百萬年前分支的北白犀與南白犀,是極為接近的物種,除了棲息在不同地區外,身體特徵也有些差異。
輕拍母犀牛的臉頰安撫,邊操作精密的儀器,科學團隊正攜手合作,從北非白犀牛體內取出卵子。
娜金和法圖是世上僅存的2隻雌性北白犀,2018年全球最後1隻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後,要復育這種瀕臨滅絕的犀牛,就只能透過人工生殖的方式。跨國研究團隊18日,在肯亞奧佩傑塔自然保護區順利取出10個卵母細胞,將跟時間賽跑,空運送往義大利實驗室,進行人工授精。
犀牛保育專家斯泰斯卡爾表示,「如果要開始繁殖北非白犀牛,一隻是不夠的,需要盡可能多的犀牛寶寶。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重複採集卵子,最好能每三個到四個月一次,必須視母犀牛的健康狀況而定。」
由於娜金和法圖皆無法懷孕,研究團隊表示,將讓取出的卵子與先前冷凍保存的雄性北白犀精子結合,另外選定一隻雌性南非白犀牛作為代理孕母。約一百萬年前分支的北白犀與南白犀,是極為接近的物種,除了棲息在不同地區外,身體特徵也有些差異。
但這兩種犀牛在生物史上曾經雜交繁衍,所以研究者認為,南白犀能夠懷著北白犀寶寶到足月生產,此外牠們的孕期一致,也增添不少可行性。不過因為子宮頸的形狀,導致胚胎植入犀牛體內困難重重,而且植入的時間必須與孕母的生殖週期同步,人類至今無法檢測確切時機。
犀牛保育專家斯泰斯卡爾說:「我們必須承認培育出北白犀族群可能非常渺茫,但這些實踐與研發中的技術,雖然不一定能幫助白犀牛生存,但毋庸置疑還會有其他物種可以藉由這些科學研究受益。」
50年前盜獵者在非洲各地濫捕數千隻犀牛,取得犀牛角賺取暴利,再加上發生棲地內戰不斷,導致北白犀數量大減。科學團隊期盼10年後,能建立自行繁衍的北白犀族群,使牠們在原本的家園持續繁衍生存。
犀牛保育專家斯泰斯卡爾說:「我們必須承認培育出北白犀族群可能非常渺茫,但這些實踐與研發中的技術,雖然不一定能幫助白犀牛生存,但毋庸置疑還會有其他物種可以藉由這些科學研究受益。」
50年前盜獵者在非洲各地濫捕數千隻犀牛,取得犀牛角賺取暴利,再加上發生棲地內戰不斷,導致北白犀數量大減。科學團隊期盼10年後,能建立自行繁衍的北白犀族群,使牠們在原本的家園持續繁衍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