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警獲判無罪 精神鑑定屢成訴訟關鍵
黃怡菁 王德心 謝其文 / 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刺殺鐵路警察的鄭姓男子,因為被認定案發當時有精神障礙,因此獲判無罪。而過去,有不少重大殺人刑案都會衡量被告的精神鑑定狀態,來進行檢辯攻防,或是判決考量。
對於精障者的刑度,有法界人士主張,不能全然無罪;而醫界人士坦言,這樣判決還是會令人憂心,因此後續的治療,還有定期評估,顯得更重要。
精障者犯下殺人案的判決結果,都引發社會矚目,回顧北投女童割喉案兇手龔重安、砍殺小燈泡的兇手王景玉、台中進診所刺死牙醫師的賴姓男子,都被認定罹患思覺失調,獲判無期徒刑。30號,犯下鐵路殺警案的鄭姓男子,則因為被認定犯案時,思覺失調症病發,獲判無罪,在社會一片譁然的氛圍下,法務部長蔡清祥,對此說出重話:「殺警行為是天地不容,國人也無法原諒,我們會啟動社會安全網,很快的來讓相關的人士來密切注意他的行蹤。」
由於,刑法第19條規範,行為人下手的時候,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予以「不罰」。因此,近年多起殺人案件,被告的精神鑑定結果,都是法庭上的攻防關鍵,法界則出現檢討刑度的聲浪,曾任檢察官的律師主張,「不罰,不等於無罪」,所以應該仿效美國,在殺人罪上,依據各種樣態,建立不同的刑度區分。
律師王齡梓表示,「法條是寫說不罰,不罰不代表說是直接判他無罪,我們目前殺人罪的規定太過粗糙,沒有針對各種情況去做分級處理。」

至於精神鑑定報告,是否就能忠實還原被告犯案時的精神狀態?醫師坦言,只能盡量「逼近」當下狀況,要百分百還原,還是有一定難度,並坦言,鄭姓男子的判決結果,還是會讓人擔心。
思覺失調症研究學會理事長劉震鐘說:「這樣子的判決其實我們還是擔心,因為沒有交代後續的細節到底怎麼辦,多久要定期評估?我們比較在意的是治療等到他穩定之後,要怎麼樣讓大家放心說OK,他應該沒事了。」但醫師也強調,從臨床角度,更在意的是後續治療,以及有沒有定期評估?和回歸社會之後的追蹤?而這不只是精神科醫師的責任,也需要司法界一起配合、努力。
精障者犯下殺人案的判決結果,都引發社會矚目,回顧北投女童割喉案兇手龔重安、砍殺小燈泡的兇手王景玉、台中進診所刺死牙醫師的賴姓男子,都被認定罹患思覺失調,獲判無期徒刑。30號,犯下鐵路殺警案的鄭姓男子,則因為被認定犯案時,思覺失調症病發,獲判無罪,在社會一片譁然的氛圍下,法務部長蔡清祥,對此說出重話:「殺警行為是天地不容,國人也無法原諒,我們會啟動社會安全網,很快的來讓相關的人士來密切注意他的行蹤。」
由於,刑法第19條規範,行為人下手的時候,因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予以「不罰」。因此,近年多起殺人案件,被告的精神鑑定結果,都是法庭上的攻防關鍵,法界則出現檢討刑度的聲浪,曾任檢察官的律師主張,「不罰,不等於無罪」,所以應該仿效美國,在殺人罪上,依據各種樣態,建立不同的刑度區分。
律師王齡梓表示,「法條是寫說不罰,不罰不代表說是直接判他無罪,我們目前殺人罪的規定太過粗糙,沒有針對各種情況去做分級處理。」

至於精神鑑定報告,是否就能忠實還原被告犯案時的精神狀態?醫師坦言,只能盡量「逼近」當下狀況,要百分百還原,還是有一定難度,並坦言,鄭姓男子的判決結果,還是會讓人擔心。
思覺失調症研究學會理事長劉震鐘說:「這樣子的判決其實我們還是擔心,因為沒有交代後續的細節到底怎麼辦,多久要定期評估?我們比較在意的是治療等到他穩定之後,要怎麼樣讓大家放心說OK,他應該沒事了。」但醫師也強調,從臨床角度,更在意的是後續治療,以及有沒有定期評估?和回歸社會之後的追蹤?而這不只是精神科醫師的責任,也需要司法界一起配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