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屏東高樹一名超商店員被楊姓男子攻擊挖眼,而屏東地院一審考量到楊姓男子患有思覺失調,涉及傷害以及使人受重傷未遂罪等罪,判處應執行5年徒刑。檢方上訴,高雄高分院二審宣判,維持原審5年刑度,還可上訴。
台南市安南區北汕尾三路今(22)日發生殺警命案,曹姓員警、凃姓員警共同追捕通緝犯時遭攻擊,其中一人被割喉,另一人身上也有多處刀傷,經過搶救後雙雙不治。這是台灣過去20年來發生的第6起重大殺警案,突顯員警辦案所面臨的高風險。
巴西日前發生警察執法過當,導致民眾死亡的情況。2名員警臨檢時,把一名有思覺失調症的患者,強制上銬塞進後車廂後,居然往車內丟了疑似催淚彈,造成患者窒息死亡,引發社會跟家屬不滿,示威抗議。
根據衛福部的資料,舊年佇臺灣有提第一類心智科、身心障礙認定手冊的超過35萬人。全臺灣規模上大的精神病院─北榮玉里分院,這幾若十年來,用四階段的職能復健,打造一个在地化的社區式照顧,協助學員轉去社區會當家己生活,這效果已經受著國際肯定。
《瀑布》為導演鍾孟宏執導的第六部劇情長片,由賈靜雯、王淨主演,影片入圍金馬獎含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等11項大獎,並將代表台灣角逐奧斯卡最佳國際電影。《瀑布》以2020年疫情下的台灣為背景,講述一位罹患思覺失調症的母親,與女兒之間日益關係緊繃的家庭故事。
近年來,接連發生數起精神障礙者隨機涉嫌殺人、傷害案件,震驚社會。有立委質疑,個案有精神疾病,也曾經傷人,卻沒有及時結合檢警、社政等單位,才讓社區安全網出現破洞。對此衛福部長陳時中回應表示,正積極規劃司法精神病房,最快年底會有一到兩家開辦。
9月26日,屏東高樹鄉一位超商店員因勸顧客戴口罩,反遭襲擊臉部,致店員鼻樑粉碎性骨折,雙眼嚴重受傷,現已完成手術治療逐漸恢復中。加害人楊姓男子罹患精神疾病,過去曾有多次傷人紀錄,社區形容為「不定時炸彈」。這起超商襲擊案迅速成為全國媒體焦點,社會安全網也備受議論。然而精神醫療處遇有其極限,刑事司法處遇流程又該如何設下斷點?如何改善、給予足夠資源?
屏東縣發生超商女店員遭精神病患傷害事件,衛福部經開會決議,將專案處理無法規則治療或有暴力前科的精神病患,積極推動替病患使用長效針劑,並加強列管個案。另外,年底也會有第一家司法精神病房規劃完成。
精神醫學已經有足夠的技術,透過磁振造影就能看出思覺失調症的腦部病變區域,並且與其他精神疾病做出區別。 透過在 AI 平台上傳腦影像,能夠找出精神疾病造成腦損傷的區域,診斷精準度超過90%,未來如果應用在診斷精神疾病,就能更精準確認腦是不是生病了。 以司法精神鑑定而言,美國很早就開始利用大腦影像作為法庭證據,判定失智症。如果能讓技術成本降低,累積更多的樣本資料,透過科技辨別思覺失調症是
社會對思覺失調症的恐懼,多半來自媒體報導的社會案件,但事實上,演變成暴力犯罪的患者僅佔極少數。根據 2018 年的統計,台灣的思覺失調盛行率有 1%,全台有在追蹤的患者就達 15 萬人。 過往同學、點頭之交的同事、擦肩而過的鄰居,都可能是思覺失調患者,只是我們可能未曾留意。 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病患的思考、知覺和情緒會出現障礙,甚至會脫離現實,產生社交畏縮,及弱化自我照顧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