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
-
思覺失調男殺害牙醫判無期徒刑 遺孀難接受
|社會台中市一名賴姓男子,2018年持刀闖進牙醫診所殺害牙醫師,並傷及兩名醫護人員。歷經一、二審和更一審,都認定男子雖罹患思覺失調症,但有教化可能,判無期徒刑。最高法院昨天駁回檢方和家屬的上訴,維持原判定讞。牙醫師遺孀很難接受,今天到法院抗議,聲援的醫師公會批評,醫療暴力被合理化。
-
詐保集團假造車禍、思覺失調 5年騙保超過1700萬
|台南市刑大破獲一個保險詐欺集團,32歲張姓主嫌專門吸收二、三十歲的無業青年,分別向多家保險公司投保意外、住院醫療等高理賠保險,然後再以假車禍、思覺失調等症狀住院治療,5年來涉嫌詐保超過1700萬元,現在包含主嫌、共犯等5人,全被依詐欺、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罪嫌送辦。 一本本存摺跟一張張保單,台南市刑大7日破獲一保險詐欺集團,逮到主嫌同夥共5人,32歲張姓主嫌5年內陸續吸收二、三十歲無業青年為同
-
【思裂的日常】沒有人說生病有錯,為何不吃藥?無病識感?
|思覺失調的幻覺和妄想症狀,讓多數病友很難產生像一般疾病的病識感,病患通常無法認知自己生病了,有病識感的患者幾乎是特例。 此外,社會的錯誤認知和污名,往往也讓患者更難以接受精神疾病。當精神疾病被認為是「危險」、「沒有價值」的,這就會讓患者害怕會因此受到歧視和排擠,更不願意承認自己生病了,並進一步接受適當的治療。 愈來愈多實證研究顯示,如果患者能夠長期穩定服藥,可以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延
-
【思裂的日常】大家都有挫折和壓力,就只有你會得精神病?
|思覺失調是一種腦部疾病,讓患者的認知功能、社會功能都產生問題,而持續的幻覺妄想,甚至是治療的副作用,都可能影響患者的生活,這些都不是患者自己所能決定。 精神醫學大多認為,思覺失調的致病因素中,有超過一半、甚至六至七成是來自於生物因素,剩下的則是後天因素。研究證明,患者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基因的調控,而後天環境的影響則很廣泛,甚至可以追溯至母親懷孕時、幼年成長時造成的腦損傷。 然而,思覺失
-
【思裂的日常】思覺失調患者都是不定時炸彈?
|社會對思覺失調症的恐懼,多半來自媒體報導的社會案件,但事實上,演變成暴力犯罪的患者僅佔極少數。根據 2018 年的統計,台灣的思覺失調盛行率有 1%,全台有在追蹤的患者就達 15 萬人。 過往同學、點頭之交的同事、擦肩而過的鄰居,都可能是思覺失調患者,只是我們可能未曾留意。 思覺失調症過去稱為「精神分裂症」,病患的思考、知覺和情緒會出現障礙,甚至會脫離現實,產生社交畏縮,及弱化自我照顧功能等
-
鐵路警遇害案 二審精神鑑定逆轉
|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遭鄭姓男子殺害,一審嘉義地院以被告罹患思覺失調判無罪,二審時台南高分檢檢察官和被害家屬認為,台中榮民醫院嘉義分院對嫌犯的精神鑑定沒證據力,要求重新鑑定。台南高分院送請成大醫院鑑定,出現不同結果,認為鄭姓被告行兇時有精神障礙,導致辨識能力明顯降低,但只能減輕刑期,不能判無罪。 鐵路警察李承翰去年7月在列車上處理補票問題,卻遭到鄭姓男子殺害。兒子的過世,加上丈夫抑鬱而終,讓
-
醫院攜手博物館 思覺失調者做藝術治療
|台南一家醫院跟博物館合作,透過藝術修復進行藝術治療,增強思覺失調症友的信心、慢慢提升病人自尊以及回到社會的自信。 手拿畫筆,仔細的畫下每一筆,除了可以訓練手的功能,也可讓內心更為沉澱。在職能治療師的協助之下,思覺失調症友從看畫變成作畫,練習情感表達、活化記憶等課程,透過藝術創作,病友們發現原來自己也可以創造藝術,笑容也變多了。 學員阿國分享道:「在還沒做藝術治療前我心情比較浮動,我以前呢耳朵裡面有
-
心理諮商師出書 盼多關心身邊人減少憾事
|社福人權層出不窮的心理疾病犯罪事件,衛福部台東醫院一位心理諮商師從接觸的個案中,寫了一本十篇短篇小說,描述患者心理的故事,提醒人們多關照身邊人的心理狀況有說話的出口。 這本心理小說集《倪墨,誰的》,是衛福部台東醫院心理諮商師周牛莒光,從接觸思覺失調、壓力創傷症候群、情緒障礙和老人失智等精神疾病患者改編成的十篇短篇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角就是失去雙親又斷手的倪墨,在諮商治療的過程中,心理師回溯倪墨患有思覺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