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直播

中研院發現蛋白質Naa10p導致肥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肥胖是現代人的文明病。中研院深入研究發現,人體內的蛋白質Naa10p和肥胖症息息相關。研究團隊發現,過量的Naa10p會導致肥胖,甚至癌變,未來透過抑制Naa10p的酶活性,可以有效抑制飲食造成的肥胖。

台灣有「小吃王國」的美名,夜市文化更是聞名國際。不過民眾大啖美食之餘,肥胖也隨之而來,更衍生出健康、社會和經濟問題。中央研究院深入研究,發現燃燒脂肪的關鍵,肥胖症和人體內的一種基因Naa10p表達過量有關,也就是說人體的Naa10p多寡,與肥胖成正比。

中央研究院基因研究中心李振誠表示:「Naa10p剔除之後,會抑制高脂肪飲食誘導的肥胖與脂肪肝。我們由這個結果,可以看得到在脂肪組織染色。我們可以看到經剔除小鼠牠餵食高脂飼料後,比起野生型的小鼠,脂肪細胞來的小。」

中研院表示,Naa10p是人體發育不可或缺的重要蛋白,不過一旦過量會造成反效果,導致肥胖甚至癌變。另外,研究也發現人體的米色脂肪細胞,在減肥過程扮演關鍵角色。

李振誠說:「如何在你我的體內,誘導米色脂肪細胞,對抗我們有可能身體產生的糖代謝混亂或是肥胖,已經成為一個非常有趣而且受重視的治療肥胖的方式。」

中研院透過老鼠實驗,發現剔除Naa10p基因的老鼠,不僅身形明顯瘦小,也大大促進米色脂肪細胞的生成以及產熱效果。研究團隊指出,目前治療肥胖最有效的療法之一,就是促進米色細胞增生。因此,未來透過抑制人體的Naa10p的酶活性,來提高米色細胞增生,就可望抑制飲食誘導造成的肥胖。
您的參與,
讓公共服務更完整!
閱讀、按讚,就能客製您的專屬推薦新聞
本網站使用 Cookie 技術提升體驗,詳見服務條款。繼續瀏覽即代表同意上述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