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廚餘變黃金 環署邀專業人士討論
發布時間:
更新時間:
環保署今天邀集廚餘設備業者及各縣市環保局人員交流如何讓廚餘變黃金、防堵疾病傳染,同時做到能源再生,希望未來能逐步推動廚餘變有機堆肥,而非傳統的餵豬途徑。
咖啡色的有機堆肥是從廚餘機製造出來的產品,湯湯水水的廚餘不再只能拿來餵豬。廚餘設備業者耿美珠表示,「廚餘丟進去以後,24小時就從這裡出來,接下來你就直接可以讓它冷卻之後,(有機堆肥)可以去種樹、種花、種菜。」
從營業用到家用,環保署希望全面推動廚餘變有機堆肥,台灣已經有不少業者投入相關研發。廚餘設備業者翁憲忠說,「只要生廚餘或熟廚餘都可以(處理)。」
環保署邀集廚餘設備廠商、學者專家及各縣市環保局人員150多人齊聚一堂,研究如何推動讓廚餘減量,改變傳統餵豬的模式,導入多元廢棄物處理概念。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說明,「沒有用廚餘來養豬的飼養業者,他就提出來說廚餘是不應該養豬的,因為在防疫上它是個漏洞,我們把廚餘就往去做堆肥,另外做生質能(源)的方向去走。」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指出台灣一天廚餘的收取量是兩千公噸,如果各縣市政府都能導入多元廢棄物處理概念,至少可以減量1/2,除了達到防疫目的,同時也能創造生質能源與有機肥份,落實「從餐桌再回到餐桌」的理念。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表示,「(廚餘)粉碎脫水完之後,它就是比較乾燥的一個有機的成份,再提供給堆肥廠或者是提供給生質能廠,要改變各位過去廚餘是可以賣錢,到現在變成(消費者)要付處理費用最大的差別。」
而目前全國首座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即將在七月正式營運,估計每年五萬四千公噸的廚餘可發電887萬度,減少4,687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環保署希望能透過多元垃圾處理技術,讓台灣的垃圾減量同時也能創造新能源。
咖啡色的有機堆肥是從廚餘機製造出來的產品,湯湯水水的廚餘不再只能拿來餵豬。廚餘設備業者耿美珠表示,「廚餘丟進去以後,24小時就從這裡出來,接下來你就直接可以讓它冷卻之後,(有機堆肥)可以去種樹、種花、種菜。」
從營業用到家用,環保署希望全面推動廚餘變有機堆肥,台灣已經有不少業者投入相關研發。廚餘設備業者翁憲忠說,「只要生廚餘或熟廚餘都可以(處理)。」
環保署邀集廚餘設備廠商、學者專家及各縣市環保局人員150多人齊聚一堂,研究如何推動讓廚餘減量,改變傳統餵豬的模式,導入多元廢棄物處理概念。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說明,「沒有用廚餘來養豬的飼養業者,他就提出來說廚餘是不應該養豬的,因為在防疫上它是個漏洞,我們把廚餘就往去做堆肥,另外做生質能(源)的方向去走。」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指出台灣一天廚餘的收取量是兩千公噸,如果各縣市政府都能導入多元廢棄物處理概念,至少可以減量1/2,除了達到防疫目的,同時也能創造生質能源與有機肥份,落實「從餐桌再回到餐桌」的理念。
環保署環境督察總隊長李健育表示,「(廚餘)粉碎脫水完之後,它就是比較乾燥的一個有機的成份,再提供給堆肥廠或者是提供給生質能廠,要改變各位過去廚餘是可以賣錢,到現在變成(消費者)要付處理費用最大的差別。」
而目前全國首座外埔綠能生態園區即將在七月正式營運,估計每年五萬四千公噸的廚餘可發電887萬度,減少4,687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環保署希望能透過多元垃圾處理技術,讓台灣的垃圾減量同時也能創造新能源。